本期导读:
今年以来,引导基金以及机构双方均发生一系列的转变。一方面是机构对政府引导基金的关注更多,另一方面是引导基金运营方式趋于宽松,尤其是返投比例和返投限制,逐步向1倍返投靠拢。同时,引导基金出资比例也有了更显著的提升。
作者丨深深
9月7日,修订版《郑州市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正式印发,整体力度较大,亮点颇多,包括返投1倍,对早期投资出资比例不超过50%等。 河南母基金持续发力,返投1倍 据悉,郑州市产业发展基金(简称“市产业基金”)是由郑州市政府出资设立,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的政府投资母基金,规模500亿元。基金主要围绕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战略定位,通过专业化管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和基金的资源整合功能,为郑州市产业发展导入资本、技术、品牌、人才、渠道、市场等优势资源,推动产业实现突破性发展,提升郑州综合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带动力。 其中出资比例中明确:市产业基金对子基金出资一般不超过子基金总规模的30%,对于主要投资种子期、初创期的天使基金、创投基金等,市产业基金出资比例可适当提高,最高不超过50%,其余资金依法募集。 同时返投比例也更加宽松和灵活,包括降低返投比例,以及灵活的返投认定。具体来看: 子基金应当优先投资在郑州市范围内注册的企业,返投金额应当不低于市产业基金出资金额的1倍,为提高子基金管理机构参与积极性,以下情形均可被认定返投郑州: 1.直接投资郑州市企业的; 2.基金投资外地企业在郑州市落地项目或新增投资的; 3.子基金管理机构(或子基金管理机构的实际控制人、受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其他管理主体)在管的其他基金在郑州新增投资或引进外地项目落地的。 事实上,早在2019年,郑州市产业发展基金就已正式成立,成立之初的整体规模为200亿元,于今年正式增加到500亿元。 该母基金以重大项目引入和中小企业培育为切入点,参与了超聚变等重大产业项目,累计投资支持中小企业160余家,在支持实体经济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作为推动中国创业投资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引导基金是当前一级市场的最大的资金来源,而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引导基金已进入存量亟需优化的时代。 近两年来,各地政府逐步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包括降低返投比例、允许多种返投形式、增加出资比例,以及向早期和创投基金倾斜等。引导基金运营方式逐步开放。 引导基金迎来1倍返投时代 拥有雄厚实力的引导基金,对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以及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发挥了重大的牵引和推动作用。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越发凸显。一方面是政府的引导属性,另一方面是机构追求财务回报以及在大环境下的募资诉求。如何平衡双方之间的诉求成为横亘在政府与机构之间的难题。 政府属性,意味着对引导和返投的诉求更高。前些年,各地引导基金约2倍返投的居多,近两年逐渐下降到1.5倍,1.2倍。另一方面,政府引导基金的出资比例也出现了显著变化,从20%,到30%、40%,甚至50%以上。 而今年,在经历上半年多方复杂因素叠加影响的市场环境下,引导基金以及机构双方均发生一系列的转变。 一方面是机构对政府引导基金的关注更多,另一方面是引导基金运营方式趋于宽松,尤其是返投比例和返投限制,逐步向1倍返投靠拢。 8月8日,南宁市政府官网发文:目前,《南宁市产业高质量发展基金设立方案》(以下简称《设立方案》)已印发,《设立方案》提出原则上单支子基金总规模不得低于5000万元;且各子基金投资于南宁市项目的金额不低于母基金出资额1倍,即返投比例为1倍。 4月份,西安市创新投资基金(简称创投基金)首批子基金申报指南正式发布,其中提出子基金投资于西安市辖区内(包括西咸新区)企业的金额原则上不低于创新基金出资额,即返投为1:1。 此前,南京紫金投资集团副总经理万舜也公开表示:对于非常优秀的GP,实际上返投比例已经降到了1,这也是为了吸引优秀的GP来与我们合作。 深创投董事长倪泽望也曾公开坦言,深创投探索出政府引导子基金的2.0新模式:在基金层面,地方政府出资不再限制投资地域,允许全国范围内投资,从而使基金能投出更多优质项目,保证基金有较好的财务回报;在返投层面,深化合作,利用深创投全集团而不是单个基金的力量,帮助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精准招商引资,覆盖出资额,完成返投任务,最终实现政企合作共赢的局面。 当前,对于基金注册限制,以及多倍返投任务等要求,已经难以适应市场的发展环境。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理事朱克江在「第四届中国母基金峰会暨第三届鹭江创投论坛」上表示:长期看,这种限制是暂时的、阶段性和区域性的,未来将会逐步弱化,具体比例会不断降低,现在许多地方都已降到1.5到1倍之多,且返投方式也在逐步放开,允许有多种形式的返投。 在朱克江看来:“引导基金市场化的开放度不断提高,全国统一大市场范围内配置机构、资金及项目资源已成为新的趋势,未来,引导基金的一些限制将趋于宽松,这是我国引导基金发展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于此同时,投资回归早期也将成为引导基金未来发展中的趋势之一。 今年上半年,天使母基金十分活跃,多地大手笔出资成立天使母基金,并在短期内开始启动子基金设立计划,公开招募子基金管理人。值得关注的是,上半年新成立或计划首批出资的天使母基金,多为高新区母基金,而从地域上来看,中西部今年发力明显,而所属的创投环境,大多数为第二梯队城市中的佼佼者。 整体来看,我国引导基金的结构上依然错配较明显,产业基金占比多数,而对早期关注度依然不够。这将容易造成项目的过早夭折,不利于产业发展。因此,在资金配置上,还需要更多对早期项目的关注,以弥补市场失灵的情况。 近期,国家对创投引导连续释放出重要信号,在国家利好信号的引导下,政府引导基金以及整个股权投资行业,正在向着一个更长期视角,更稳健、更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回归。 当前,引导基金运营方式逐步放宽,更加贴合市场的需求,也将更符合GP与LP双方之间的利益诉求,从而达到更好的运作和引导效果。 虽然存量优化依然任重道远,且鉴于引导基金的政策属性,市场化改革也并非一蹴而就。不过从引导基金的新趋势出发,显然更利于机构与政府之间合作关系的搭建,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从另一方面来讲,引导基金逐步宽松的趋势或让步,将吸引更多机构甚至头部机构的关注,在此背景下,也将继续加深机构出清的步伐。 时代变化之下,机构对新发展范式需求也更为迫切。作为支撑行业与机构背后的逻辑根本,创新发展的底层模式日渐被修正,充满变量的竞争格局已然被打开。而不断提高自身“软实力”,也将成为投资机构未来竞争中的有力体现。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期导读:
今年以来,引导基金以及机构双方均发生一系列的转变。一方面是机构对政府引导基金的关注更多,另一方面是引导基金运营方式趋于宽松,尤其是返投比例和返投限制,逐步向1倍返投靠拢。同时,引导基金出资比例也有了更显著的提升。
作者丨深深
9月7日,修订版《郑州市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正式印发,整体力度较大,亮点颇多,包括返投1倍,对早期投资出资比例不超过50%等。 河南母基金持续发力,返投1倍 据悉,郑州市产业发展基金(简称“市产业基金”)是由郑州市政府出资设立,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的政府投资母基金,规模500亿元。基金主要围绕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战略定位,通过专业化管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和基金的资源整合功能,为郑州市产业发展导入资本、技术、品牌、人才、渠道、市场等优势资源,推动产业实现突破性发展,提升郑州综合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带动力。 其中出资比例中明确:市产业基金对子基金出资一般不超过子基金总规模的30%,对于主要投资种子期、初创期的天使基金、创投基金等,市产业基金出资比例可适当提高,最高不超过50%,其余资金依法募集。 同时返投比例也更加宽松和灵活,包括降低返投比例,以及灵活的返投认定。具体来看: 子基金应当优先投资在郑州市范围内注册的企业,返投金额应当不低于市产业基金出资金额的1倍,为提高子基金管理机构参与积极性,以下情形均可被认定返投郑州: 1.直接投资郑州市企业的; 2.基金投资外地企业在郑州市落地项目或新增投资的; 3.子基金管理机构(或子基金管理机构的实际控制人、受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其他管理主体)在管的其他基金在郑州新增投资或引进外地项目落地的。 事实上,早在2019年,郑州市产业发展基金就已正式成立,成立之初的整体规模为200亿元,于今年正式增加到500亿元。 该母基金以重大项目引入和中小企业培育为切入点,参与了超聚变等重大产业项目,累计投资支持中小企业160余家,在支持实体经济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作为推动中国创业投资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引导基金是当前一级市场的最大的资金来源,而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引导基金已进入存量亟需优化的时代。 近两年来,各地政府逐步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包括降低返投比例、允许多种返投形式、增加出资比例,以及向早期和创投基金倾斜等。引导基金运营方式逐步开放。 引导基金迎来1倍返投时代 拥有雄厚实力的引导基金,对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以及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发挥了重大的牵引和推动作用。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越发凸显。一方面是政府的引导属性,另一方面是机构追求财务回报以及在大环境下的募资诉求。如何平衡双方之间的诉求成为横亘在政府与机构之间的难题。 政府属性,意味着对引导和返投的诉求更高。前些年,各地引导基金约2倍返投的居多,近两年逐渐下降到1.5倍,1.2倍。另一方面,政府引导基金的出资比例也出现了显著变化,从20%,到30%、40%,甚至50%以上。 而今年,在经历上半年多方复杂因素叠加影响的市场环境下,引导基金以及机构双方均发生一系列的转变。 一方面是机构对政府引导基金的关注更多,另一方面是引导基金运营方式趋于宽松,尤其是返投比例和返投限制,逐步向1倍返投靠拢。 8月8日,南宁市政府官网发文:目前,《南宁市产业高质量发展基金设立方案》(以下简称《设立方案》)已印发,《设立方案》提出原则上单支子基金总规模不得低于5000万元;且各子基金投资于南宁市项目的金额不低于母基金出资额1倍,即返投比例为1倍。 4月份,西安市创新投资基金(简称创投基金)首批子基金申报指南正式发布,其中提出子基金投资于西安市辖区内(包括西咸新区)企业的金额原则上不低于创新基金出资额,即返投为1:1。 此前,南京紫金投资集团副总经理万舜也公开表示:对于非常优秀的GP,实际上返投比例已经降到了1,这也是为了吸引优秀的GP来与我们合作。 深创投董事长倪泽望也曾公开坦言,深创投探索出政府引导子基金的2.0新模式:在基金层面,地方政府出资不再限制投资地域,允许全国范围内投资,从而使基金能投出更多优质项目,保证基金有较好的财务回报;在返投层面,深化合作,利用深创投全集团而不是单个基金的力量,帮助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精准招商引资,覆盖出资额,完成返投任务,最终实现政企合作共赢的局面。 当前,对于基金注册限制,以及多倍返投任务等要求,已经难以适应市场的发展环境。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理事朱克江在「第四届中国母基金峰会暨第三届鹭江创投论坛」上表示:长期看,这种限制是暂时的、阶段性和区域性的,未来将会逐步弱化,具体比例会不断降低,现在许多地方都已降到1.5到1倍之多,且返投方式也在逐步放开,允许有多种形式的返投。 在朱克江看来:“引导基金市场化的开放度不断提高,全国统一大市场范围内配置机构、资金及项目资源已成为新的趋势,未来,引导基金的一些限制将趋于宽松,这是我国引导基金发展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于此同时,投资回归早期也将成为引导基金未来发展中的趋势之一。 今年上半年,天使母基金十分活跃,多地大手笔出资成立天使母基金,并在短期内开始启动子基金设立计划,公开招募子基金管理人。值得关注的是,上半年新成立或计划首批出资的天使母基金,多为高新区母基金,而从地域上来看,中西部今年发力明显,而所属的创投环境,大多数为第二梯队城市中的佼佼者。 整体来看,我国引导基金的结构上依然错配较明显,产业基金占比多数,而对早期关注度依然不够。这将容易造成项目的过早夭折,不利于产业发展。因此,在资金配置上,还需要更多对早期项目的关注,以弥补市场失灵的情况。 近期,国家对创投引导连续释放出重要信号,在国家利好信号的引导下,政府引导基金以及整个股权投资行业,正在向着一个更长期视角,更稳健、更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回归。 当前,引导基金运营方式逐步放宽,更加贴合市场的需求,也将更符合GP与LP双方之间的利益诉求,从而达到更好的运作和引导效果。 虽然存量优化依然任重道远,且鉴于引导基金的政策属性,市场化改革也并非一蹴而就。不过从引导基金的新趋势出发,显然更利于机构与政府之间合作关系的搭建,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从另一方面来讲,引导基金逐步宽松的趋势或让步,将吸引更多机构甚至头部机构的关注,在此背景下,也将继续加深机构出清的步伐。 时代变化之下,机构对新发展范式需求也更为迫切。作为支撑行业与机构背后的逻辑根本,创新发展的底层模式日渐被修正,充满变量的竞争格局已然被打开。而不断提高自身“软实力”,也将成为投资机构未来竞争中的有力体现。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