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BASED GLOBAL PLATFORM FOR GPs & LPs
注册!
中国
全球平台
用于GPs和lp
邮箱地址
密码
阅读并同意
母基金条款和条件
创建一个新帐户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国
全球平台
用于GPs和lp
名称
邮箱地址
密码
确认密码
阅读并同意
母基金条款和条件
已有账户? 登录!
请到邮箱确认注册
中国
全球平台
用于GPs和lp
FOF WEEKLY Account terms of service
1. 本网站注册会员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不得发布诽谤他人、侵犯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传播病毒、政治言论、商业信息等信息。
2,在所有的文章发表在网站,该网站编辑最后的权利,并有权打印或发布给第三方,如果您的信息不全,我们将有权在没有任何通知的情况下使用你的工作发表在网站。
3.在注册过程中,您将选择注册名称和密码。登记名称的选择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您必须对您的密码保密,并且您将对以您的注册名称和密码进行的所有活动负责。
已有账户? 登录!
邮箱地址

一级市场从“全员募资”转向“全员退出”

FOFWEEKLY Updated March 13, 2024

上午转发创投十年,下午转发一级市场之死”。

这两日的创投圈,从业者们一边在缅怀过去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一边唏嘘当下市场的艰难,过去是星辰大海,现在是生死攸关。

除了清一色的缅怀和伤感情绪外,角落中还有一丝微弱的默哀:“创投十年,致被我们割秃的LP”。

“DPI普遍不到1”道尽了多少LP的辛酸泪,还有大批基金面临存续期满退不出的困境,创投圈辉煌的十年彻底画上句号,新的十年,开始为过去的代价买单。

自2023年下半年起,市场上的悲观声音就不断,从募资到投资再到退出,令人唏嘘的一幕终于在今年彻底爆发,股权投资行业迎来了全面退出时代。

用一位IR话来表示:“去年搞退出是为了拉DPI,而今年全员搞退出涉及的是机构生存问题,事关生死。

过去是因为募资而募资,而今是为了募资搞退出,叠加历史原因,退出的急迫性也被进一步放大了。


GP招人,要求AS有退出经验


“退出”问题成为GP今年的新挑战。

近期,市场上又流行一个段子:“去年、前年机构要求VP具备退出项目经验,而今年这一要求已经扩展到AS级别”。

资深猎头Reut向我们坦言,当前机构招人确实比较看重人选的退出能力。

感叹募资难的同时,更难的退出也来了。

2018年起,创投圈就开始了“叫苦”生涯,相比战果丰硕的往昔,2018年起市场就开始喊“募资难”。“全员搞募资”的口号越来越响亮,而伴随着近两年带有“招引”诉求资金逐渐占据主导位置,“全员搞招商、返投”的口号也逐渐兴起。

进入今年,“全员搞XX”系列又有新信号,这次指向了退出。

实际上,去年开始,大部分机构就已经将重心放到退出端,但彼时的出发点多是围绕提升DPI而来,但今年“全员退出”背后则是实打实的为了退出而退出。

近期与多位IR沟通时,他们都提到了最近的工作重心在退出端,如他们所言:现在IR搞退出并非个例,市场进入全面退出时代,身处其中的每一位都绕不开。

近两年市场环境不佳,不少机构募资进展不顺利,加之优质项目发掘成本变大,继而导致投资出手动作也愈发谨慎。一边是机构投资放缓,项目融资受阻,机构对已投项目未来发展受限,另一边是IPO通道收紧,项目退出端所承载的压力更大了,不少机构今年都把“非IPO退出”提到了重要位置,这似乎是关乎机构生存的话题。

据了解,就连过往业绩还不错的机构,今年都开始搞资产包、搞重组,寻找交易机会。

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从业者“一人身兼多职”的工作状态已基本成为普遍现象,而“退出”一定是今年从业者都重点要做的一项任务。

1:全员搞退出

今年,“全员参与退出”已经成为多数机构的主旨思想。

从身边从业者的反馈来看:当前机构的IR普遍肩负募资任务、招引任务,以及退出任务;投资经理也开始背负退出的KPI,实时跟进已投项目的估值、阶段,适当时候寻找退出机会;作为机构的老板,合伙人手握多方资源,更是将退出贯彻到底。

正如一位IR所言:“退出通道就那么几个,谁有资源谁就上”。

2.全员找资源搞退出

没有资源的,创造资源也要上。除了自身资源外,投资人、IR开始通过朋友介绍或者第三方平台等来寻找退出机会。

过去那个“遍地是黄金”的时代结束了。

不退没法给LP交代,不退没法让LP给新基金出资……

于是多半机构全员都在搞退出,全员皆做“FA”。


全员搞退出,事关生死


过去的5年,市场皆喊“募资难”,尤其是2023年。

据FOFWEEKLY发布的《LP全景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私募股权市场市场资金端供给量明显下滑,LP出资总规模超1.8万亿,较去年下跌8.75%。

寒风凛冽被渲染了太多负面情绪,人人都时不时的“叫苦”两句,朋友圈、社交平台上的吐槽声此起彼伏,现象背后“不体面”的一幕也陆续传出——创投圈的“言论大战”一触即发。

“LP翻脸、GP开撕、大佬battle”等词条日益增多,摩擦产生的本质是双方“信任关系”的崩塌。

LP为GP提供资金,无非就是想要赚钱,然而实际情况却不乐观。业绩普遍不佳叠加市场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加强,LP出手愈发谨慎,另一方面,退出通道受阻,大量资金没有回流导致资金无法实现有效循环,募资难题进一步加剧。

过去是因为募资而募资,而今是为了募资搞退出,叠加历史原因,退出的急迫性愈发被放大,事关生死。

1.LP避险情绪严重,不证明业绩,不敢投

以往,GP为了搞定LP出资,给LP无限画饼、承诺,并善用包装,塑造机构外在品牌形象等来取得LP的信任,从而达到合作目的,然而基金到期后,退出业绩却不乐观,致使LP信任崩塌。

根据FOFWEEKLY《LP晴雨表2023》中披露的调研数据显示,超过70%LP的DPI没有到1,近半数LP的综合IRR与所投基金平均IRR在10%-20%,仅有3%的LP综合IRR达到40%以上。

市场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加强叠加市场业绩普遍不佳,LP们都愈发谨慎,机构过往没有扎实的业绩基础,新一期基金募资难免会受挫。

2.LP基本盘很重要

当前市场上新增LP并不多,对于机构而言,稳住过往的老LP十分重要,这是基本盘,而稳固基本盘的核心就是要有退出,给LP带来收益,方能取得信任,为下一期基金募资做准备。

3.国资、政府引导基金需要交作业了

国资和政府引导基金也到了交作业的时候了,过往大批量引导基金面临到期退出的阶段,也面临退出难题,引导基金也愈发关注子基金业绩问题。

据了解,2023年各地财政加大了对子基金DPI的考核,也就是对真正退出收益真金白银的统计。

在多方压力下,GP在退出层面的问题属于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首要任务是拿回本金,先给LP一个交代。


“非IPO退出”成共识


去年年底,我们就观察到不少投资人、IR为了项目退出忙着找资源。

根据清科数据显示:2023年市场退出合计环比上升32%,IPO退出事件占比下滑,比重40%,并购退出事件占比下降,仅占7%,上市后减持等其他退出方式增长明显。投资机构对于存量资产更主动地管理,尤其是头部机构,据观察,过去一年头部机构退出环比暴涨124%。

面对基金到期和来自LP层面的多方压力,GP们开启了“应退尽退”模式,“非IPO退出”已经成为共识,然而面对庞大的退出需求,尽管多方找资源、找通道,大多数GP依然面临超高压力,尤其是手握消费、医疗等领域的项目且下一轮融资受挫,或者项目本身质量不高的GP。

1.项目方回购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关于回购的话题就不断,甚至还有不少GP与项目撕破脸的案件发生。

虽然不体面,但面对LP方的压力,为了生存,GP与项目闹破脸也实属无奈之举。

2.搞资产包,搞重组

部分基金开始主动打包资产来售卖,寻求项目退出机会。然而“资产包”这条路径也面临较大挑战,一方面需要成本周期,另一方面这对过去的项目质量、GP的专业性也有一定的考验,未来需要更多专业的人来推动。

3.S基金

提到退出,S基金是个不可避免的话题,近期就有不少机构向我们咨询S交易业务,想通过S的方式将资产出售。

作为缓解资金流动性的方式,S基金曾被寄予厚望,然而如今再看,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交易成功的本质依然在于资产本身,买方占据主动地位,横亘在买卖双方之间对价格等情况,使得市场上的声音与真实交易存在差距,与此同时,由于S基金募资本身也存在障碍,当前市场还不足以撑起如此庞大的退出需求。

除此之外,多数机构还通过并购、找FA等方式全面寻找交易落地可能性。

某机构IR就向我们坦言:“他们手中有一个XX项目,近期就在找地方国资/引导基金看看是否有匹配的机会”。

市场全面困难已经成为接下来的常态,这也导致GP更要脚踏实地,从“以终为始”的视角出发,在投资前就规划好退出路径。


总结


昔日的黄金时代已经终结。

无论是以募为投,还是以退为投,对GP而言本质都是一样的,对于过去做好准备、资源积累丰富、专业性强的机构而言,不管是解决募资问题还是退出问题,都相对轻松一些。

凡事提前准备、未雨绸缪,否则将进入两难境地。

比如有些机构在前两年就做好了“能退即退”的准备,通过过往经验和资源的积累能更好地应付当下的困境;也有机构在投资项目前就要求项目签署“回购条款”,好在必要时找项目执行,虽然不合理,但至少能更好地保全自己。

当下,股权投资行业进入了全面退出时代,而实质上,行业亟待解决的是过去存量问题,能够实现退出的机构,才能更好抓住当前阶段的时机,进一步脱颖而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每日|荐读


峰会:「2024中国产业资本峰会」启幕,“产业投资100强”即将揭晓

热文:猎头开始放弃VC/PE

报告:LP出资超1.8万亿,一级市场为什么还缺钱?

精选:江苏大量诞生IPO,LP也持续领跑全国|募资情报

推荐阅读
一周快讯丨武汉产业发展基金征集母子基金管理机构;50.1亿,漳州最大规模母基金备案成功;70亿元,富士康拟设立绿能开发基金
普莱柯参投设立产业基金
深中发展基金成功完成备案
证监会集中发布《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等四项政策文件
注册!
中国
全球平台
用于GPs和lp
邮箱地址
密码
阅读并同意
母基金条款和条件
创建一个新帐户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国
全球平台
用于GPs和lp
名称
邮箱地址
密码
确认密码
阅读并同意
母基金条款和条件
已有账户? 登录!
请到邮箱确认注册
中国
全球平台
用于GPs和lp
FOF WEEKLY Account terms of service
1. 本网站注册会员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不得发布诽谤他人、侵犯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传播病毒、政治言论、商业信息等信息。
2,在所有的文章发表在网站,该网站编辑最后的权利,并有权打印或发布给第三方,如果您的信息不全,我们将有权在没有任何通知的情况下使用你的工作发表在网站。
3.在注册过程中,您将选择注册名称和密码。登记名称的选择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您必须对您的密码保密,并且您将对以您的注册名称和密码进行的所有活动负责。
已有账户? 登录!
邮箱地址

一级市场从“全员募资”转向“全员退出”

FOFWEEKLY Updated March 13, 2024

上午转发创投十年,下午转发一级市场之死”。

这两日的创投圈,从业者们一边在缅怀过去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一边唏嘘当下市场的艰难,过去是星辰大海,现在是生死攸关。

除了清一色的缅怀和伤感情绪外,角落中还有一丝微弱的默哀:“创投十年,致被我们割秃的LP”。

“DPI普遍不到1”道尽了多少LP的辛酸泪,还有大批基金面临存续期满退不出的困境,创投圈辉煌的十年彻底画上句号,新的十年,开始为过去的代价买单。

自2023年下半年起,市场上的悲观声音就不断,从募资到投资再到退出,令人唏嘘的一幕终于在今年彻底爆发,股权投资行业迎来了全面退出时代。

用一位IR话来表示:“去年搞退出是为了拉DPI,而今年全员搞退出涉及的是机构生存问题,事关生死。

过去是因为募资而募资,而今是为了募资搞退出,叠加历史原因,退出的急迫性也被进一步放大了。


GP招人,要求AS有退出经验


“退出”问题成为GP今年的新挑战。

近期,市场上又流行一个段子:“去年、前年机构要求VP具备退出项目经验,而今年这一要求已经扩展到AS级别”。

资深猎头Reut向我们坦言,当前机构招人确实比较看重人选的退出能力。

感叹募资难的同时,更难的退出也来了。

2018年起,创投圈就开始了“叫苦”生涯,相比战果丰硕的往昔,2018年起市场就开始喊“募资难”。“全员搞募资”的口号越来越响亮,而伴随着近两年带有“招引”诉求资金逐渐占据主导位置,“全员搞招商、返投”的口号也逐渐兴起。

进入今年,“全员搞XX”系列又有新信号,这次指向了退出。

实际上,去年开始,大部分机构就已经将重心放到退出端,但彼时的出发点多是围绕提升DPI而来,但今年“全员退出”背后则是实打实的为了退出而退出。

近期与多位IR沟通时,他们都提到了最近的工作重心在退出端,如他们所言:现在IR搞退出并非个例,市场进入全面退出时代,身处其中的每一位都绕不开。

近两年市场环境不佳,不少机构募资进展不顺利,加之优质项目发掘成本变大,继而导致投资出手动作也愈发谨慎。一边是机构投资放缓,项目融资受阻,机构对已投项目未来发展受限,另一边是IPO通道收紧,项目退出端所承载的压力更大了,不少机构今年都把“非IPO退出”提到了重要位置,这似乎是关乎机构生存的话题。

据了解,就连过往业绩还不错的机构,今年都开始搞资产包、搞重组,寻找交易机会。

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从业者“一人身兼多职”的工作状态已基本成为普遍现象,而“退出”一定是今年从业者都重点要做的一项任务。

1:全员搞退出

今年,“全员参与退出”已经成为多数机构的主旨思想。

从身边从业者的反馈来看:当前机构的IR普遍肩负募资任务、招引任务,以及退出任务;投资经理也开始背负退出的KPI,实时跟进已投项目的估值、阶段,适当时候寻找退出机会;作为机构的老板,合伙人手握多方资源,更是将退出贯彻到底。

正如一位IR所言:“退出通道就那么几个,谁有资源谁就上”。

2.全员找资源搞退出

没有资源的,创造资源也要上。除了自身资源外,投资人、IR开始通过朋友介绍或者第三方平台等来寻找退出机会。

过去那个“遍地是黄金”的时代结束了。

不退没法给LP交代,不退没法让LP给新基金出资……

于是多半机构全员都在搞退出,全员皆做“FA”。


全员搞退出,事关生死


过去的5年,市场皆喊“募资难”,尤其是2023年。

据FOFWEEKLY发布的《LP全景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私募股权市场市场资金端供给量明显下滑,LP出资总规模超1.8万亿,较去年下跌8.75%。

寒风凛冽被渲染了太多负面情绪,人人都时不时的“叫苦”两句,朋友圈、社交平台上的吐槽声此起彼伏,现象背后“不体面”的一幕也陆续传出——创投圈的“言论大战”一触即发。

“LP翻脸、GP开撕、大佬battle”等词条日益增多,摩擦产生的本质是双方“信任关系”的崩塌。

LP为GP提供资金,无非就是想要赚钱,然而实际情况却不乐观。业绩普遍不佳叠加市场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加强,LP出手愈发谨慎,另一方面,退出通道受阻,大量资金没有回流导致资金无法实现有效循环,募资难题进一步加剧。

过去是因为募资而募资,而今是为了募资搞退出,叠加历史原因,退出的急迫性愈发被放大,事关生死。

1.LP避险情绪严重,不证明业绩,不敢投

以往,GP为了搞定LP出资,给LP无限画饼、承诺,并善用包装,塑造机构外在品牌形象等来取得LP的信任,从而达到合作目的,然而基金到期后,退出业绩却不乐观,致使LP信任崩塌。

根据FOFWEEKLY《LP晴雨表2023》中披露的调研数据显示,超过70%LP的DPI没有到1,近半数LP的综合IRR与所投基金平均IRR在10%-20%,仅有3%的LP综合IRR达到40%以上。

市场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加强叠加市场业绩普遍不佳,LP们都愈发谨慎,机构过往没有扎实的业绩基础,新一期基金募资难免会受挫。

2.LP基本盘很重要

当前市场上新增LP并不多,对于机构而言,稳住过往的老LP十分重要,这是基本盘,而稳固基本盘的核心就是要有退出,给LP带来收益,方能取得信任,为下一期基金募资做准备。

3.国资、政府引导基金需要交作业了

国资和政府引导基金也到了交作业的时候了,过往大批量引导基金面临到期退出的阶段,也面临退出难题,引导基金也愈发关注子基金业绩问题。

据了解,2023年各地财政加大了对子基金DPI的考核,也就是对真正退出收益真金白银的统计。

在多方压力下,GP在退出层面的问题属于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首要任务是拿回本金,先给LP一个交代。


“非IPO退出”成共识


去年年底,我们就观察到不少投资人、IR为了项目退出忙着找资源。

根据清科数据显示:2023年市场退出合计环比上升32%,IPO退出事件占比下滑,比重40%,并购退出事件占比下降,仅占7%,上市后减持等其他退出方式增长明显。投资机构对于存量资产更主动地管理,尤其是头部机构,据观察,过去一年头部机构退出环比暴涨124%。

面对基金到期和来自LP层面的多方压力,GP们开启了“应退尽退”模式,“非IPO退出”已经成为共识,然而面对庞大的退出需求,尽管多方找资源、找通道,大多数GP依然面临超高压力,尤其是手握消费、医疗等领域的项目且下一轮融资受挫,或者项目本身质量不高的GP。

1.项目方回购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关于回购的话题就不断,甚至还有不少GP与项目撕破脸的案件发生。

虽然不体面,但面对LP方的压力,为了生存,GP与项目闹破脸也实属无奈之举。

2.搞资产包,搞重组

部分基金开始主动打包资产来售卖,寻求项目退出机会。然而“资产包”这条路径也面临较大挑战,一方面需要成本周期,另一方面这对过去的项目质量、GP的专业性也有一定的考验,未来需要更多专业的人来推动。

3.S基金

提到退出,S基金是个不可避免的话题,近期就有不少机构向我们咨询S交易业务,想通过S的方式将资产出售。

作为缓解资金流动性的方式,S基金曾被寄予厚望,然而如今再看,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交易成功的本质依然在于资产本身,买方占据主动地位,横亘在买卖双方之间对价格等情况,使得市场上的声音与真实交易存在差距,与此同时,由于S基金募资本身也存在障碍,当前市场还不足以撑起如此庞大的退出需求。

除此之外,多数机构还通过并购、找FA等方式全面寻找交易落地可能性。

某机构IR就向我们坦言:“他们手中有一个XX项目,近期就在找地方国资/引导基金看看是否有匹配的机会”。

市场全面困难已经成为接下来的常态,这也导致GP更要脚踏实地,从“以终为始”的视角出发,在投资前就规划好退出路径。


总结


昔日的黄金时代已经终结。

无论是以募为投,还是以退为投,对GP而言本质都是一样的,对于过去做好准备、资源积累丰富、专业性强的机构而言,不管是解决募资问题还是退出问题,都相对轻松一些。

凡事提前准备、未雨绸缪,否则将进入两难境地。

比如有些机构在前两年就做好了“能退即退”的准备,通过过往经验和资源的积累能更好地应付当下的困境;也有机构在投资项目前就要求项目签署“回购条款”,好在必要时找项目执行,虽然不合理,但至少能更好地保全自己。

当下,股权投资行业进入了全面退出时代,而实质上,行业亟待解决的是过去存量问题,能够实现退出的机构,才能更好抓住当前阶段的时机,进一步脱颖而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每日|荐读


峰会:「2024中国产业资本峰会」启幕,“产业投资100强”即将揭晓

热文:猎头开始放弃VC/PE

报告:LP出资超1.8万亿,一级市场为什么还缺钱?

精选:江苏大量诞生IPO,LP也持续领跑全国|募资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