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一级市场活跃度受到影响。在此背景下,募资压力和痛点被持续放大,市场整体募资情绪受到较大影响。在如今市场相对不佳的情况下,如何抓住机遇,先人半步抓住非共识价值是机构值得探讨的。
而在与合作GP合作时,能否为LP带来财务回报,同时又能够助力国家发展的GP,将成为当下LP重点考察的方向。而这也将成为投资机构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
2022年9月7-8日,由FOFWEEKLY、厦门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主办,建发集团、金圆集团、厦门国际银行联合主办,福建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厦门市国资委、厦门市会议展览局支持的「第四届中国母基金峰会暨第三届鹭江创投论坛」在厦门香格里拉大酒店圆满举办。峰会携手知名母基金与机构LP、产业集团再次齐聚厦门,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与中国股权投资行业,共同开启大国周期下的资本变革。
在《股权投资的变局与挑战》的主题圆桌上,建发集团战略总监、厦门建发新兴产业投资公司总经理蔡晓帆,福建漳龙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子毅,复星集团高级副总裁、复星锐正资本董事长金华龙、心资本创始合伙人韩彦,上海科创基金总裁杨斌,龙磐投资董事长余治华围绕《股权投资的变局与挑战》展开了精彩对话。
在嘉宾们看来,对于机构来讲,市场环境不佳,并不意味着机会的消失,相反,越是在艰难的环境下,机会越大,可以真正去关注到投资或被投资的核心。在如今大家都惊慌的时刻,如何先人半步抓住非共识价值是非常值得探讨的。
GP如何把握募资机会,为LP带来财务回报
以下为《股权投资的变局与挑战》的主题圆桌实录,由FOFWEEKLY精编整理,有删减:
蔡晓帆:今天圆桌主题是《股权投资的变局与挑战》,现在整个中国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最大的背景就是本次峰会主题——大国周期,这是中国赶超美国成为世界领先国家的一个周期。我们身处在这个周期里面,各行各业都处在重大且剧烈的变化中。国家有很多硬性的要求,肯定对大家都有许多影响,自然也会影响到我们所从事的行业。感谢大家参与今天的讨论,接下来先请各位嘉宾介绍一下自己所在的机构和主要从事的具体股权业务。
吴子毅:漳龙集团是漳州市老牌国企,也是市属重点国企之一,主要有三大板块的主营业务:分别是城市片区开发、供应链运营以及产业投资。我们的产业投资聚焦于基金和股权投资,集团旗下有物流园、木材产业园、LNG冷能产业园等多个园区项目,牵头引导了漳州市多个园区建设的投资、建设、运营。从股权投资来讲,漳龙集团主要通过直投和基金投资两种方式。基金投资层面,集团从2016年左右开始布局股权投资基金行业,旗下拥有两家持牌基金管理公司,一家是混改的,一家是全资的。经过多年的努力,在股权基金投资及管理领域小有成效。
金华龙:复星是一家扎根中国、全球化布局的产业集团。复星锐正资本是复星全球化以科技和互联网为主的投资平台,复星锐正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扎根中国的全球化投资机构。依托复星健康、快乐、富足、智造四大板块生态资源,以“产业资源赋能创新企业全球发展”为使命,旨在成为全球领先的产业投资机构。目前,我们在中国、美国硅谷、印度、以色列和新加坡等地区都有本土化的投资团队,我们在海外和全球一直耕耘了近10年左右的时间。除了“全球化”、“产业资源”,“市场化”也是复星锐正的一大优势,最近几年已经募集了三期的人民币资金。
韩彦:心资本是一家扎根中国,专注于早期科技和数字化领域企业投资的风险投资基金,致力于用心做好投资,希望在非共识价值最早的阶段就能陪伴他们。心资本成立于2022年,虽然是一个全新的品牌,但我们的核心团队成员却一点都不新,他们在投资行业已经耕耘了十年以上的时间,并在早期投资了如小鹏汽车、满帮集团、速腾聚创、环世物流、蓝湖、星期零、云丁门锁等行业领军企业,拥有丰富的投资经验和产业资源。我本人在过去14年里创立了光速中国,这是一家以美元为主、人民币为辅的美国风险投资品牌。为了更好地抓住中国科创大洪流和新机会,我们创立了心资本,一家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风险投资基金品牌,希望能与中国的产业和政府合作,在科创和数字化领域做好早期投资,用心帮助创业者共同成长。
杨斌:上海科创基金是2017年成立的市场化母基金,是国内第一家以“科创中心”国家战略来命名的股权投资基金。我们的LP主要是6家上海的国资企业,核心使命就是围绕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来完成投资布局。我们围绕着四个主要赛道——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环保新能源,目前在管两期母基金,总管理规模超120亿元。已布局60多个子基金,带动子基金规模已超1800亿元,穿透底层项目超过1800个。上海科创基金80%是投基金,20%做直投。
余治华:龙磐是纯做医疗的投资机构,成立至今已有12年,从2011年到现在,主管5支人民币基金和1支美元基金,规模过百亿,投了60家新药企业和十几家机械企业。我们投的进度还是比较稳健的,90%的企业都投在早期一级临床及以前,80%的金额是投在创新药。总体来说,投的质量还是不错的,投了大量中国市场的明星公司,像中国生物医药的大咖企业隆昌制药,中国第一个疫苗公司思威生物,还没有失手,保持非常好的记录,财务回报也是非常不错,吸引到国内非常顶级的一些LP支持。
LP:重点关注助力国家发展,且带来回报的GP
在当前国情下,肩负国家战略使命,寻找时代发展机遇,不仅是GP需要关注的方向,同时也是LP尤其是国资和政府引导基金的使命,在与GP合作时,能为LP带来财务回报,同时也能够助力国家发展的GP,是当下LP重点考察的方向。
对于投资机构来讲,回归到宏观经济形势和产业发展本身的客观规律,扎根到产业发展中去,在时代的坐标系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是值得投资机构深入思考的话题。同时,随着国内退出渠道与LP群体的日趋成熟,中国在未来十年需要什么样的新一代VC,也将是引发行业重点思考的方向。
在如今的周期变革中,投资机构的策略和打法如何与时代主题相融合?
蔡晓帆:最近四五年,尤其是这两三年以来国家的政策变化,行业变化非常大,经历了周期变革。在大时代的背景下,投资机构是如何让自己的投资策略和打法跟这个时代的主题进行融合的?
吴子毅:因为我们是国资系的,我们一直认为基金投资也好、股权投资也好,必须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导向,特别要符合属地政府的产业导向。政府跟资本之间必须要有一个桥梁,而这个桥梁平台是我们国资必须责无旁贷做到的,所以我们聚焦的是产业定位跟投资方向,比如说聚焦漳州“9+5”的产业集群进行基金投资和股权投资。
一个地方的产业政策和产业导向不会每年都在变,肯定是5至10年不变的,一个地方级、国家级产业是体现国家或者地方政府意志的方向。我们漳龙集团两年前布局了新能源板块,也是漳州市政府政策重点支持的板块,我们在新能源这个领域并不是最专业的,但是如何迅速进入这个领域进行布局,就要靠资本的力量,它是最便捷、最快速能在产业上进行布局的方式和方法。我们在新能源的“风、光、储”均已经进行了基础的布局。比如海上的电缆,装备制造业的塔筒,包括风机扇叶这种重型海上风电设备。所以产业的导向不是两三年就能做到的,必须通过前期的一些判断和谋划,才能为今后的发展做好基础,奠定未来发展。所以我们认为投资方向必须跟符合产业发展的导向相结合,才能做得更好。
金华龙:近两年国际宏观形势变化非常快,国家层面提出了一系列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未来,中国要实现“行稳致远”,一方面,需解决很多产业技术“卡脖子”难题。另一方面,全球化将会持续存在,中国依然要持续拥抱全球,与全球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和结合。
基于以上两点判断,复星锐正作为一家扎根中国、全球化布局的产业投资机构,我们的投资方向,第一,与我们对宏观环境的看法有关;第二,与我们的产业基础、资源禀赋有关,希望通过投资既能助力国家发展,也能推动投资企业更好地成长。
复星锐正的投资方向主要专注于三大板块:一是新技术,助力国家重点产业解决技术“卡脖子”问题,重点关注芯片、智能制造、基础软件、网络安全等领域;二是新能源,复星本身控股新能源电池企业,因此复星锐正更加关注电池材料环节与前沿电池技术,近期在投资布局动力电池回收等领域;三是新出海,核心会关注中国电商和供应链能力向全球输出,这个领域有非常大的机遇,也会助推中国与世界保持更加紧密的结合。我们相信这些方向如果能持续深耕好,既可以为LP带来财务回报,也能够助力国家发展。
韩彦:最近几年中国有三大洪流,一是科技,二是中国潜力,三是全球化趋势。
第一,科技。中国在科技领域已经有足够多的积累,使得我们很多传统行业发生剧变,其中有一点非常令人振奋的就是新能源汽车和它相关的供应链。新能源汽车及其相关的供应链领域可能是过去20年,未来30年最大的机会之一,中国在这个产业是可以走到世界前十位置的,这一定是中国未来非常大的洪流之一。
第二,中国潜力。我们看好中国的未来,有两层含义,一是怎么成立一个本土的中国基金,以中国的方式做好投资。整个VC行业过去30年有很大一批品牌,包括光速中国都是以美元为主的全球化VC品牌。中国是时候该有自己的VC品牌了,扎根中国,走向世界。那么以中国的方式做早期投资就需要考虑到更好地做好退出,做好流动性,更好的在产业中扎根。二是如何伴随中国资本市场的成熟而蜕变。随着国内退出渠道与LP群体的日趋成熟,中国在未来十年需要什么样的新一代VC,是非常值得我们投资人思考的一个话题。
第三,全球化趋势。如果把视角从中国延伸到全球,我个人认为全球化是人类在未来100年不可撼动的大趋势。而从投资的角度也看到越来越多被投企业的收入从10%到20%,甚至超过50%都是来自于海外的。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十年是中国诞生更多世界级创始人的十年,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创始人推动产业化进程,走出国门,影响世界。我们作为投资人,如何从早期支持他们,共同走向世界,是非常令人激动的。
杨斌:我们基金成立的初心就是支持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公司内部有一句话叫“与国家战略同频,与时代脉搏共振”,我们在整个母基金运行过程中,也深切感受到母基金肩上的职责和使命。
通常在国外来讲,一支母基金大概有12-15年的存续期,在这么漫长的过程中,毫无疑问必须要看清楚前方的路,必须要了解和紧跟着这个时代的变迁和变化,同时又能够捕捉到国家未来的战略目标。所以,无论是从子基金布局还是自身做直投来讲,都应该回归到宏观经济形势和产业发展本身的客观规律,在时代的坐标系中找准自己的定位。
在当前国情下,以及未来在伟大复兴的道路当中,如何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时代课题。从上海科创基金整个资产布局来说,我们在挑选子基金的时候,一方面会捕捉赛道能够和科创相匹配的子基金;另一方面,在直投方面也会特别关注市场前沿科技和有关键性技术突破的领域。
余治华:我们成立以来就把医疗领域作为主要投资方向,80%投在创新药,20%投在创新医疗器械,是追逐新技术的投资机构,和国家的战略正好也是契合的。另外这不仅跟中美竞争有关,也跟国家产业升级有关,更重要的是还涉及民生,这个领域如果没发展起来,那么提高民生、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整个医保可控都是空话。这个领域是国家在未来要大力支持的。
我们也可以看一下现在在医疗领域跟美国的差距在哪里?过去10年,从2011年开始到2020年,美国批了121个新药,中国只有47个新药;从2021年到2030年,我们可能会达到美国的60%,可能会批300个新药,美国会批500个新药;从2030年到2040年可能就差不多了,所以我们判断在15-30年以后,中国会和美国差不多,数量和质量都差不多。龙磐今年上半年投了13个项目,是有史以来半年布局最多的,在大部分投资机构不太动的情况,半年投了有史以来最多的项目。
经济下行,如何把握募资机会
今年以来,受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市场活跃度受到影响。在此背景下,募资压力和痛点被持续放大,市场整体募资情绪受到较大影响。
一方面市场化LP供给端依然紧缺,而政府LP和国资则迅速入场,承担着市场整体大钱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从机构端出发,头部机构或业绩相对较好的机构,募资依然相对容易。因此,长期资金缺乏、市场资金结构化问题,以及母基金市场化程度不够依然是摆在行业面前的问题。
而对于机构来讲,市场环境不佳,并不意味着机会的消失,相反,越是在艰难的环境下,机会越大,可以真正去关注到投资或被投资的核心。在如今大家都惊慌的时刻,如何先人半步抓住非共识价值是非常值得探讨的。
蔡晓帆:下一个话题关于募资难。今年有一段时间以来,在募资领域大家都感觉到比较困难,出手有各种各样的顾虑或者原因,募资的数据跟以前相比有下滑。请今天在座的各位专业LP和GP们分享一下各自关于募资这件事的感受?
杨斌:募资难一直是个话题,但是这里面也有一些LP包括GP结构化的困难,相对来说这个市场永远是头部基金募资不困难,就像我们投项目一样,好的项目永远估值不是问题。只是在经济下行期的时候放大了一些这方面的压力和痛点。
从眼前来看,我觉得下一步还是会有一些回暖的迹象。一是险资和银行作为LP参与股权投资的政策明显在松绑,而且已经看到一些机构在逐步活跃。二是国有资本和产业资本也在加速进场,无论是政府引导基金还是产业的资本,包括CVC,最近几年比较活跃。三是IPO常态化下带来的资金回流等,推动了募资市场略有回暖。
从中国来讲,还有一个因子是长期资金的缺乏。在经济下行期,在眼前资金链比较紧张的情况下,LP方就会提出很多方面的诉求,包括投资过程也会更加谨慎,避险的心态也会引导他们去寻找一些相对安全的港湾。因此,对一些相对比较激进或者新兴起来的基金来说,可能募资会更困难一些。
吴子毅:我们2019年就成立了一只30亿的城市母基金,是漳州第一只市场化产业母基金。截止今年上半年,国内共有354支的母基金,总规模4.2万亿,其中有3.3万亿是政府引导基金,所以我们的母基金行业整体的市场化程度还是不够的,特别是国资系基金的运作模式。我们的模式是“踩风口、布赛道、投企业、引落地”,会根据我们的产业导向把风口先踩住,让我们步入这个赛道,过程中会对企业进行优化配置,进行全方位的尽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认识到了优质合作伙伴的重要性。我们会跟很多的机构全面合作,跟民企也会合作,这是漳龙集团在股权基金投资上面提出的一种包容性的方式,互参互控。可以迅速把我们的朋友圈做大,直接影响到我们对企业投资的判断能力。
企业投完我们又做了另外一件事情,就是将被投企业招引至漳州落地,这是我们目前做得应该说相对成功的方式。作为国资系的投资机构,我们更希望带动产业落地,这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当我们在判断投资收益边界的时候,会有更多优化的区域。因为当产业投入漳州,将会解决一些问题,比如税收、带动就业等方面。所以我们的投资收益边界会不断扩大。
余治华:我们正好募了两支基金,2021年下半年募了第一期3亿美元的基金还是比较顺利,今年上半年募了35亿元的人民币资金,也是比较顺利的。我们在医疗基金里面不算头部,虽然规模不小,但是我们的业绩算得上头部。我们是成立超过10年的GP,如果你的业绩足够好,在行业困难的时候募资也还是比较容易的。市场环境不好的时候,LP不愿意出资也是可以理解的。
我们其实也会碰到有些LP,因为市场行情的原因不是很愿意出手,因为LP出手和GP是一样的,市场环境在这里,技术需求在这里,这实际上是加大投资的好机会,起码估值下来了,所有的条款也比较好谈。LP投GP、GP投项目都是一样的道理,现在实际上是非常好的投资机会。
韩彦:第一,我是乐观的,LP能从他们的角度看到长期,看到希望,我作为GP更应该是乐观的。第二,当下的环境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机会,越是难,机会越大,更能让我们去关注到投资或被投资的核心。我觉得在人民币市场,抓住时代投资的核心有两点,一是如何创造流动性,而不是一味把钱投出去;二是需要思考怎么深入产业,把产业带动起来。从我个人的角度,或许大家当前看到的是挑战是变化,但在变化中需要想想什么是不变的,价值是怎么认定的,怎么更好地抓住中国投资的命脉,我觉得这是我们现在投资的心态。
而对LP来说,选择GP就像我们选择案子一样,大回报的案子往往都是非共识的或者先人半步的,那么在如今大家都惊慌的时刻,如何先人半步抓住非共识价值是非常值得探讨的。
金华龙:近年募资市场呈现出明显的特征,一是市场化的LP资金供应仍相对偏紧,而国家和政府类的LP在非常快速地发展;二是受宏观环境影响,LP更加追求确定性,因此S基金持续受到市场关注。
复星锐正作为一家全球化的产业投资机构,LP也是我们的客户,所以做好基金要紧密围绕着客户的需求。首先,最基础的是要把投资做好,把退出做好,虽然市场很难,但也要创造各种形式把退出做得更优秀,把DPI提上来。
其次,根据LP现阶段的需求打造更多创新产品,比如像接续基金等,这也有助于推动我们的退出和DPI的提升。
第三,政府类LP非常关注产业的引入。复星锐正和整个复星都非常重视与各地政府建立长期互信稳定的合作,因此我们与地方政府平台谈基金合作时,经常会将产业的引入在还没有完成基金募集时就提前进行了,不仅会将我们一些投资参股的企业引入到地方政府,同时也会根据地方政府对产业发展的需求,将复星控股的一些产业向地方政府做聚集,这样就很好地满足了地方政府LP的需求。
蔡晓帆:各位嘉宾的分享都非常精彩,我理解募资这个话题虽然是在GP和LP之间,但很多LP自己也是需要募资的,这可能是个永恒的话题,GP和LP是共同来面对创投企业,共同为中国的创新创业,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做贡献,一起来努力的。大家肯定在未来很长时间里面应该是各自分工明晰,但是合作非常紧密,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起把价值做出来,把行业做上去。
今年以来,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一级市场活跃度受到影响。在此背景下,募资压力和痛点被持续放大,市场整体募资情绪受到较大影响。在如今市场相对不佳的情况下,如何抓住机遇,先人半步抓住非共识价值是机构值得探讨的。
而在与合作GP合作时,能否为LP带来财务回报,同时又能够助力国家发展的GP,将成为当下LP重点考察的方向。而这也将成为投资机构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
2022年9月7-8日,由FOFWEEKLY、厦门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主办,建发集团、金圆集团、厦门国际银行联合主办,福建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厦门市国资委、厦门市会议展览局支持的「第四届中国母基金峰会暨第三届鹭江创投论坛」在厦门香格里拉大酒店圆满举办。峰会携手知名母基金与机构LP、产业集团再次齐聚厦门,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与中国股权投资行业,共同开启大国周期下的资本变革。
在《股权投资的变局与挑战》的主题圆桌上,建发集团战略总监、厦门建发新兴产业投资公司总经理蔡晓帆,福建漳龙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子毅,复星集团高级副总裁、复星锐正资本董事长金华龙、心资本创始合伙人韩彦,上海科创基金总裁杨斌,龙磐投资董事长余治华围绕《股权投资的变局与挑战》展开了精彩对话。
在嘉宾们看来,对于机构来讲,市场环境不佳,并不意味着机会的消失,相反,越是在艰难的环境下,机会越大,可以真正去关注到投资或被投资的核心。在如今大家都惊慌的时刻,如何先人半步抓住非共识价值是非常值得探讨的。
GP如何把握募资机会,为LP带来财务回报
以下为《股权投资的变局与挑战》的主题圆桌实录,由FOFWEEKLY精编整理,有删减:
蔡晓帆:今天圆桌主题是《股权投资的变局与挑战》,现在整个中国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最大的背景就是本次峰会主题——大国周期,这是中国赶超美国成为世界领先国家的一个周期。我们身处在这个周期里面,各行各业都处在重大且剧烈的变化中。国家有很多硬性的要求,肯定对大家都有许多影响,自然也会影响到我们所从事的行业。感谢大家参与今天的讨论,接下来先请各位嘉宾介绍一下自己所在的机构和主要从事的具体股权业务。
吴子毅:漳龙集团是漳州市老牌国企,也是市属重点国企之一,主要有三大板块的主营业务:分别是城市片区开发、供应链运营以及产业投资。我们的产业投资聚焦于基金和股权投资,集团旗下有物流园、木材产业园、LNG冷能产业园等多个园区项目,牵头引导了漳州市多个园区建设的投资、建设、运营。从股权投资来讲,漳龙集团主要通过直投和基金投资两种方式。基金投资层面,集团从2016年左右开始布局股权投资基金行业,旗下拥有两家持牌基金管理公司,一家是混改的,一家是全资的。经过多年的努力,在股权基金投资及管理领域小有成效。
金华龙:复星是一家扎根中国、全球化布局的产业集团。复星锐正资本是复星全球化以科技和互联网为主的投资平台,复星锐正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扎根中国的全球化投资机构。依托复星健康、快乐、富足、智造四大板块生态资源,以“产业资源赋能创新企业全球发展”为使命,旨在成为全球领先的产业投资机构。目前,我们在中国、美国硅谷、印度、以色列和新加坡等地区都有本土化的投资团队,我们在海外和全球一直耕耘了近10年左右的时间。除了“全球化”、“产业资源”,“市场化”也是复星锐正的一大优势,最近几年已经募集了三期的人民币资金。
韩彦:心资本是一家扎根中国,专注于早期科技和数字化领域企业投资的风险投资基金,致力于用心做好投资,希望在非共识价值最早的阶段就能陪伴他们。心资本成立于2022年,虽然是一个全新的品牌,但我们的核心团队成员却一点都不新,他们在投资行业已经耕耘了十年以上的时间,并在早期投资了如小鹏汽车、满帮集团、速腾聚创、环世物流、蓝湖、星期零、云丁门锁等行业领军企业,拥有丰富的投资经验和产业资源。我本人在过去14年里创立了光速中国,这是一家以美元为主、人民币为辅的美国风险投资品牌。为了更好地抓住中国科创大洪流和新机会,我们创立了心资本,一家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风险投资基金品牌,希望能与中国的产业和政府合作,在科创和数字化领域做好早期投资,用心帮助创业者共同成长。
杨斌:上海科创基金是2017年成立的市场化母基金,是国内第一家以“科创中心”国家战略来命名的股权投资基金。我们的LP主要是6家上海的国资企业,核心使命就是围绕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来完成投资布局。我们围绕着四个主要赛道——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环保新能源,目前在管两期母基金,总管理规模超120亿元。已布局60多个子基金,带动子基金规模已超1800亿元,穿透底层项目超过1800个。上海科创基金80%是投基金,20%做直投。
余治华:龙磐是纯做医疗的投资机构,成立至今已有12年,从2011年到现在,主管5支人民币基金和1支美元基金,规模过百亿,投了60家新药企业和十几家机械企业。我们投的进度还是比较稳健的,90%的企业都投在早期一级临床及以前,80%的金额是投在创新药。总体来说,投的质量还是不错的,投了大量中国市场的明星公司,像中国生物医药的大咖企业隆昌制药,中国第一个疫苗公司思威生物,还没有失手,保持非常好的记录,财务回报也是非常不错,吸引到国内非常顶级的一些LP支持。
LP:重点关注助力国家发展,且带来回报的GP
在当前国情下,肩负国家战略使命,寻找时代发展机遇,不仅是GP需要关注的方向,同时也是LP尤其是国资和政府引导基金的使命,在与GP合作时,能为LP带来财务回报,同时也能够助力国家发展的GP,是当下LP重点考察的方向。
对于投资机构来讲,回归到宏观经济形势和产业发展本身的客观规律,扎根到产业发展中去,在时代的坐标系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是值得投资机构深入思考的话题。同时,随着国内退出渠道与LP群体的日趋成熟,中国在未来十年需要什么样的新一代VC,也将是引发行业重点思考的方向。
在如今的周期变革中,投资机构的策略和打法如何与时代主题相融合?
蔡晓帆:最近四五年,尤其是这两三年以来国家的政策变化,行业变化非常大,经历了周期变革。在大时代的背景下,投资机构是如何让自己的投资策略和打法跟这个时代的主题进行融合的?
吴子毅:因为我们是国资系的,我们一直认为基金投资也好、股权投资也好,必须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导向,特别要符合属地政府的产业导向。政府跟资本之间必须要有一个桥梁,而这个桥梁平台是我们国资必须责无旁贷做到的,所以我们聚焦的是产业定位跟投资方向,比如说聚焦漳州“9+5”的产业集群进行基金投资和股权投资。
一个地方的产业政策和产业导向不会每年都在变,肯定是5至10年不变的,一个地方级、国家级产业是体现国家或者地方政府意志的方向。我们漳龙集团两年前布局了新能源板块,也是漳州市政府政策重点支持的板块,我们在新能源这个领域并不是最专业的,但是如何迅速进入这个领域进行布局,就要靠资本的力量,它是最便捷、最快速能在产业上进行布局的方式和方法。我们在新能源的“风、光、储”均已经进行了基础的布局。比如海上的电缆,装备制造业的塔筒,包括风机扇叶这种重型海上风电设备。所以产业的导向不是两三年就能做到的,必须通过前期的一些判断和谋划,才能为今后的发展做好基础,奠定未来发展。所以我们认为投资方向必须跟符合产业发展的导向相结合,才能做得更好。
金华龙:近两年国际宏观形势变化非常快,国家层面提出了一系列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未来,中国要实现“行稳致远”,一方面,需解决很多产业技术“卡脖子”难题。另一方面,全球化将会持续存在,中国依然要持续拥抱全球,与全球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和结合。
基于以上两点判断,复星锐正作为一家扎根中国、全球化布局的产业投资机构,我们的投资方向,第一,与我们对宏观环境的看法有关;第二,与我们的产业基础、资源禀赋有关,希望通过投资既能助力国家发展,也能推动投资企业更好地成长。
复星锐正的投资方向主要专注于三大板块:一是新技术,助力国家重点产业解决技术“卡脖子”问题,重点关注芯片、智能制造、基础软件、网络安全等领域;二是新能源,复星本身控股新能源电池企业,因此复星锐正更加关注电池材料环节与前沿电池技术,近期在投资布局动力电池回收等领域;三是新出海,核心会关注中国电商和供应链能力向全球输出,这个领域有非常大的机遇,也会助推中国与世界保持更加紧密的结合。我们相信这些方向如果能持续深耕好,既可以为LP带来财务回报,也能够助力国家发展。
韩彦:最近几年中国有三大洪流,一是科技,二是中国潜力,三是全球化趋势。
第一,科技。中国在科技领域已经有足够多的积累,使得我们很多传统行业发生剧变,其中有一点非常令人振奋的就是新能源汽车和它相关的供应链。新能源汽车及其相关的供应链领域可能是过去20年,未来30年最大的机会之一,中国在这个产业是可以走到世界前十位置的,这一定是中国未来非常大的洪流之一。
第二,中国潜力。我们看好中国的未来,有两层含义,一是怎么成立一个本土的中国基金,以中国的方式做好投资。整个VC行业过去30年有很大一批品牌,包括光速中国都是以美元为主的全球化VC品牌。中国是时候该有自己的VC品牌了,扎根中国,走向世界。那么以中国的方式做早期投资就需要考虑到更好地做好退出,做好流动性,更好的在产业中扎根。二是如何伴随中国资本市场的成熟而蜕变。随着国内退出渠道与LP群体的日趋成熟,中国在未来十年需要什么样的新一代VC,是非常值得我们投资人思考的一个话题。
第三,全球化趋势。如果把视角从中国延伸到全球,我个人认为全球化是人类在未来100年不可撼动的大趋势。而从投资的角度也看到越来越多被投企业的收入从10%到20%,甚至超过50%都是来自于海外的。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十年是中国诞生更多世界级创始人的十年,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创始人推动产业化进程,走出国门,影响世界。我们作为投资人,如何从早期支持他们,共同走向世界,是非常令人激动的。
杨斌:我们基金成立的初心就是支持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公司内部有一句话叫“与国家战略同频,与时代脉搏共振”,我们在整个母基金运行过程中,也深切感受到母基金肩上的职责和使命。
通常在国外来讲,一支母基金大概有12-15年的存续期,在这么漫长的过程中,毫无疑问必须要看清楚前方的路,必须要了解和紧跟着这个时代的变迁和变化,同时又能够捕捉到国家未来的战略目标。所以,无论是从子基金布局还是自身做直投来讲,都应该回归到宏观经济形势和产业发展本身的客观规律,在时代的坐标系中找准自己的定位。
在当前国情下,以及未来在伟大复兴的道路当中,如何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时代课题。从上海科创基金整个资产布局来说,我们在挑选子基金的时候,一方面会捕捉赛道能够和科创相匹配的子基金;另一方面,在直投方面也会特别关注市场前沿科技和有关键性技术突破的领域。
余治华:我们成立以来就把医疗领域作为主要投资方向,80%投在创新药,20%投在创新医疗器械,是追逐新技术的投资机构,和国家的战略正好也是契合的。另外这不仅跟中美竞争有关,也跟国家产业升级有关,更重要的是还涉及民生,这个领域如果没发展起来,那么提高民生、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整个医保可控都是空话。这个领域是国家在未来要大力支持的。
我们也可以看一下现在在医疗领域跟美国的差距在哪里?过去10年,从2011年开始到2020年,美国批了121个新药,中国只有47个新药;从2021年到2030年,我们可能会达到美国的60%,可能会批300个新药,美国会批500个新药;从2030年到2040年可能就差不多了,所以我们判断在15-30年以后,中国会和美国差不多,数量和质量都差不多。龙磐今年上半年投了13个项目,是有史以来半年布局最多的,在大部分投资机构不太动的情况,半年投了有史以来最多的项目。
经济下行,如何把握募资机会
今年以来,受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市场活跃度受到影响。在此背景下,募资压力和痛点被持续放大,市场整体募资情绪受到较大影响。
一方面市场化LP供给端依然紧缺,而政府LP和国资则迅速入场,承担着市场整体大钱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从机构端出发,头部机构或业绩相对较好的机构,募资依然相对容易。因此,长期资金缺乏、市场资金结构化问题,以及母基金市场化程度不够依然是摆在行业面前的问题。
而对于机构来讲,市场环境不佳,并不意味着机会的消失,相反,越是在艰难的环境下,机会越大,可以真正去关注到投资或被投资的核心。在如今大家都惊慌的时刻,如何先人半步抓住非共识价值是非常值得探讨的。
蔡晓帆:下一个话题关于募资难。今年有一段时间以来,在募资领域大家都感觉到比较困难,出手有各种各样的顾虑或者原因,募资的数据跟以前相比有下滑。请今天在座的各位专业LP和GP们分享一下各自关于募资这件事的感受?
杨斌:募资难一直是个话题,但是这里面也有一些LP包括GP结构化的困难,相对来说这个市场永远是头部基金募资不困难,就像我们投项目一样,好的项目永远估值不是问题。只是在经济下行期的时候放大了一些这方面的压力和痛点。
从眼前来看,我觉得下一步还是会有一些回暖的迹象。一是险资和银行作为LP参与股权投资的政策明显在松绑,而且已经看到一些机构在逐步活跃。二是国有资本和产业资本也在加速进场,无论是政府引导基金还是产业的资本,包括CVC,最近几年比较活跃。三是IPO常态化下带来的资金回流等,推动了募资市场略有回暖。
从中国来讲,还有一个因子是长期资金的缺乏。在经济下行期,在眼前资金链比较紧张的情况下,LP方就会提出很多方面的诉求,包括投资过程也会更加谨慎,避险的心态也会引导他们去寻找一些相对安全的港湾。因此,对一些相对比较激进或者新兴起来的基金来说,可能募资会更困难一些。
吴子毅:我们2019年就成立了一只30亿的城市母基金,是漳州第一只市场化产业母基金。截止今年上半年,国内共有354支的母基金,总规模4.2万亿,其中有3.3万亿是政府引导基金,所以我们的母基金行业整体的市场化程度还是不够的,特别是国资系基金的运作模式。我们的模式是“踩风口、布赛道、投企业、引落地”,会根据我们的产业导向把风口先踩住,让我们步入这个赛道,过程中会对企业进行优化配置,进行全方位的尽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认识到了优质合作伙伴的重要性。我们会跟很多的机构全面合作,跟民企也会合作,这是漳龙集团在股权基金投资上面提出的一种包容性的方式,互参互控。可以迅速把我们的朋友圈做大,直接影响到我们对企业投资的判断能力。
企业投完我们又做了另外一件事情,就是将被投企业招引至漳州落地,这是我们目前做得应该说相对成功的方式。作为国资系的投资机构,我们更希望带动产业落地,这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当我们在判断投资收益边界的时候,会有更多优化的区域。因为当产业投入漳州,将会解决一些问题,比如税收、带动就业等方面。所以我们的投资收益边界会不断扩大。
余治华:我们正好募了两支基金,2021年下半年募了第一期3亿美元的基金还是比较顺利,今年上半年募了35亿元的人民币资金,也是比较顺利的。我们在医疗基金里面不算头部,虽然规模不小,但是我们的业绩算得上头部。我们是成立超过10年的GP,如果你的业绩足够好,在行业困难的时候募资也还是比较容易的。市场环境不好的时候,LP不愿意出资也是可以理解的。
我们其实也会碰到有些LP,因为市场行情的原因不是很愿意出手,因为LP出手和GP是一样的,市场环境在这里,技术需求在这里,这实际上是加大投资的好机会,起码估值下来了,所有的条款也比较好谈。LP投GP、GP投项目都是一样的道理,现在实际上是非常好的投资机会。
韩彦:第一,我是乐观的,LP能从他们的角度看到长期,看到希望,我作为GP更应该是乐观的。第二,当下的环境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机会,越是难,机会越大,更能让我们去关注到投资或被投资的核心。我觉得在人民币市场,抓住时代投资的核心有两点,一是如何创造流动性,而不是一味把钱投出去;二是需要思考怎么深入产业,把产业带动起来。从我个人的角度,或许大家当前看到的是挑战是变化,但在变化中需要想想什么是不变的,价值是怎么认定的,怎么更好地抓住中国投资的命脉,我觉得这是我们现在投资的心态。
而对LP来说,选择GP就像我们选择案子一样,大回报的案子往往都是非共识的或者先人半步的,那么在如今大家都惊慌的时刻,如何先人半步抓住非共识价值是非常值得探讨的。
金华龙:近年募资市场呈现出明显的特征,一是市场化的LP资金供应仍相对偏紧,而国家和政府类的LP在非常快速地发展;二是受宏观环境影响,LP更加追求确定性,因此S基金持续受到市场关注。
复星锐正作为一家全球化的产业投资机构,LP也是我们的客户,所以做好基金要紧密围绕着客户的需求。首先,最基础的是要把投资做好,把退出做好,虽然市场很难,但也要创造各种形式把退出做得更优秀,把DPI提上来。
其次,根据LP现阶段的需求打造更多创新产品,比如像接续基金等,这也有助于推动我们的退出和DPI的提升。
第三,政府类LP非常关注产业的引入。复星锐正和整个复星都非常重视与各地政府建立长期互信稳定的合作,因此我们与地方政府平台谈基金合作时,经常会将产业的引入在还没有完成基金募集时就提前进行了,不仅会将我们一些投资参股的企业引入到地方政府,同时也会根据地方政府对产业发展的需求,将复星控股的一些产业向地方政府做聚集,这样就很好地满足了地方政府LP的需求。
蔡晓帆:各位嘉宾的分享都非常精彩,我理解募资这个话题虽然是在GP和LP之间,但很多LP自己也是需要募资的,这可能是个永恒的话题,GP和LP是共同来面对创投企业,共同为中国的创新创业,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做贡献,一起来努力的。大家肯定在未来很长时间里面应该是各自分工明晰,但是合作非常紧密,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起把价值做出来,把行业做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