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BASED GLOBAL PLATFORM FOR GPs & LPs
注册!
中国
全球平台
用于GPs和lp
邮箱地址
密码
阅读并同意
母基金条款和条件
创建一个新帐户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国
全球平台
用于GPs和lp
名称
邮箱地址
密码
确认密码
阅读并同意
母基金条款和条件
已有账户? 登录!
请到邮箱确认注册
中国
全球平台
用于GPs和lp
FOF WEEKLY Account terms of service
1. 本网站注册会员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不得发布诽谤他人、侵犯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传播病毒、政治言论、商业信息等信息。
2,在所有的文章发表在网站,该网站编辑最后的权利,并有权打印或发布给第三方,如果您的信息不全,我们将有权在没有任何通知的情况下使用你的工作发表在网站。
3.在注册过程中,您将选择注册名称和密码。登记名称的选择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您必须对您的密码保密,并且您将对以您的注册名称和密码进行的所有活动负责。
已有账户? 登录!
邮箱地址

一级市场不接受高溢价,估值正回归理性

FOFWEEKLY Updated August 02, 2022

本期导读:


上半年,对于大多数项目,投资机构已不再愿意接受高溢价,话语权也开始从项目方转移到投资方——“市场正在回归理性”。但同时,对于保持谨慎的资金来说,热门赛道的头部项目产生了更大吸力。


作者丨敖瑾

来源丨创投日报

上半年,宏观形势风起云涌,影响向微观的企业个体传导。从投资层面讲,无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投资机构和投资人在决策上都变得更加谨慎。


这种谨慎最直观的表现,是在企业和项目的估值上。多名一级市场投资人告诉创投日报记者,上半年,对于各赛道的大多数项目,投资机构已不再愿意接受高溢价,话语权也开始从项目方转移到投资方。


“不管是半导体还是新能源,都不会再像去年和前年一样,所有机构蜂拥而上,对项目不谈估值、只谈份额,至少对头部机构而言不再是这样,市场正在回归理性。”一头部投资机构合伙人向创投日报记者表示。


但行业二八定律依旧,对于保持谨慎的资金来说,热门赛道的头部项目产生了更大的吸力。“可以看到最头部的项目,这时引进的股东甚至比以前更加顶级,因为投资机构变谨慎了,但它的投资还是在推进,那么这时出手的标的肯定是市场里的超级头部。”


据创投通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国内一级市场共发生2357起投融资事件,与去年下半年数量基本持平;但披露的投融资规模环比下降35%,交易总额约为3319.85亿元。


寻找穿越周期的头部项目


上述头部PE合伙人表示,上半年,其所在机构仍然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出手频率,但投资决策总体倾向谨慎。“从结果来看,我们上半年的投资数量没有明显地减少,但在内部做投资决策时,会比以前考虑得更多,思路也更加理性。”


其进一步表示,上半年看项目时,会更注重企业对供应链的自主掌控力。


“供应链方面,需要考虑的因素变多了。即便上游供应到位了,物流运输导致的原料供给滞缓也有可能危及公司存亡。”该投资机构合伙人告诉创投日报记者,今年上半年,就有被投企业因疫情因素原材料一直卡在码头运不出来,而影响了正常运营。


多名投资人在接受创投日报调研采访时,都表达了对企业掌握上游供应链能力的重视。澳银资本合伙人胡艳此前接受创投日报记者采访时就曾建议,面对当前的市场环境,企业应更加注重向上游原材料端延伸。“要么是跟上游供应商形成持股关系,要么就是自己去参与研发。未来如果出现危机,企业就能找到供应端,既能节省成本,又能防止突然断供。”


除了对上游供应链的关注,下游真实需求也成为了投资机构考察项目的重点。


“行情好时,企业的下游需求特别大,一切看起来很好,但当市场受到各种内外部因素影响,需求还会有多少?需求的底线逻辑在现阶段变得非常重要。”该合伙人表示,近段时间半导体行业会出现“砍单潮”的担忧,也是因为一些企业错判了实际的市场需求,导致现在库存过大。“现在海外通胀率飙升,消费者购买需求显著下降,下游厂商自然会因此做出砍单的举动,预估需求该合伙人进一步介绍,过去给项目做盈利预测时,机构往往会按照比例推算,“比如说今年全球市场需求能达到100亿美元规模,那么,到中国这个市场规模大概是30亿美元,被投企业覆盖中国市场的30%,算下来大概就是10亿元的市场空间。但在外部因素影响下,实际市场规模远远达不到这个水平,偏差就出现了。所以,现在判断企业市场规模时,机构会更理性,更看重需求底线。”


基石资本合伙人杨胜君告诉创投日报记者,投资机构多方考察,最终是希望能找到可以穿越周期的企业。“做投资一般来说,既要看产业周期,也要看技术周期,还得资本市场周期,优秀的企业能把这些周期都打穿,而我们要找的就是那些能够穿越周期的企业。”


但能穿越周期的企业,是金字塔尖上的少数。“这些企业在资本市场上会受到追捧,享受行业龙头的溢价。其他企业在市场上也有自己的价值,因为除去龙头拿走的30%的市场份额,剩下百分之六七十的市场,都是占多数的普通企业在瓜分。只是这部分企业肯定不能以龙头的估值给自己标价了。”杨胜君表示。


大多数项目估值正回归理性


多名投资人向创投日报记者表示,市场上大多数项目的估值都在回归理性。


“有一家企业,我们年初去谈时创始人开价20亿元。但实际上它去年下半年刚刚做完一轮融资,估值是10亿元。现在我们再过去谈,创始团队明显态度会比过去更开放,只要估值不低于上一轮投后他们都可以接受。”上述头部机构合伙人告诉创投日报记者,上半年从二季度以来,多个行业领域都出现了这种项目估值回调的趋势,除此之外,相关的条款或约束条件当前阶段也变得对投资人更为有利。


“还有一种情况是估值和条款都不愿意让步的项目,它们有些也能融到钱,但融资周期大大拖长,参投的机构中比较知名的也很少,普通机构更多,这对于项目来说股东价值也就减少了。”


该合伙人表示,热门赛道如半导体、新能源,去年和前年都出现了“各个投资机构蜂拥而上,不谈估值,只谈份额”的情况,但目前这种现象已经甚少发生,“至少头部机构不会这样,头部机构越来越理性。比方说,过去企业想融个10亿元,拉来几个头部机构,很容易就凑够八九亿元了,最后再拉个一两亿元没什么难度,但现在项目再说要八九亿元,很多头部都不为所动,可能会谈条件,砍个20%-30%的估值才来。这也就倒逼了项目方预期回归理性”。

但多名投资人亦表示,热门赛道的头部项目仍然有绝对的吸引力和话语权。


“甚至会看到,最顶级的头部项目,它们的股东会比之前还要上等级。投资机构出手谨慎了,对普通的项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机构投资还是要推进的,那就是头部机构都涌向了本来就少的几个头部项目。”上述机构合伙人表示。


另有投资人告诉创投日报记者,其遇到过新能源领域的头部项目,不仅估值非常高,要求也很多。“中小投资机构根本进不了这些项目的门,这些项目都是给一些头部机构发出定向邀请,它们也不接受尽调,连项目资料都不会轻易给,最多是把领投机构的尽调报告发过来,更不会接受任何估值调整性条款。”


上述机构合伙人表示,这类头部项目融资往往比过去低调,“都是老股东或者熟人圈子,悄无声息就把一轮给做完了。因为一高调,找过来的人就更多了,份额之类的就更难协调了”。

上述机构合伙人告诉创投日报记者,这一轮一级市场估值回归理性,跟二级市场上半年的破发行情也有很大关系。


“即便是像半导体这样相对火热的赛道,在二级市场也照样破发,这对很多投资机构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警示,说明很多项目在前两年Pre-IPO融资的时候,是存在不理性的。破发一旦出现,首先作为机构投资人会承担损失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LP也会对机构能力产生不信任,上市当天就破发百分之二三十,很难向LP投资者交代。”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推荐阅读
一周快讯丨武汉产业发展基金征集母子基金管理机构;50.1亿,漳州最大规模母基金备案成功;70亿元,富士康拟设立绿能开发基金
普莱柯参投设立产业基金
深中发展基金成功完成备案
证监会集中发布《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等四项政策文件
注册!
中国
全球平台
用于GPs和lp
邮箱地址
密码
阅读并同意
母基金条款和条件
创建一个新帐户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国
全球平台
用于GPs和lp
名称
邮箱地址
密码
确认密码
阅读并同意
母基金条款和条件
已有账户? 登录!
请到邮箱确认注册
中国
全球平台
用于GPs和lp
FOF WEEKLY Account terms of service
1. 本网站注册会员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不得发布诽谤他人、侵犯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传播病毒、政治言论、商业信息等信息。
2,在所有的文章发表在网站,该网站编辑最后的权利,并有权打印或发布给第三方,如果您的信息不全,我们将有权在没有任何通知的情况下使用你的工作发表在网站。
3.在注册过程中,您将选择注册名称和密码。登记名称的选择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您必须对您的密码保密,并且您将对以您的注册名称和密码进行的所有活动负责。
已有账户? 登录!
邮箱地址

一级市场不接受高溢价,估值正回归理性

FOFWEEKLY Updated August 02, 2022

本期导读:


上半年,对于大多数项目,投资机构已不再愿意接受高溢价,话语权也开始从项目方转移到投资方——“市场正在回归理性”。但同时,对于保持谨慎的资金来说,热门赛道的头部项目产生了更大吸力。


作者丨敖瑾

来源丨创投日报

上半年,宏观形势风起云涌,影响向微观的企业个体传导。从投资层面讲,无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投资机构和投资人在决策上都变得更加谨慎。


这种谨慎最直观的表现,是在企业和项目的估值上。多名一级市场投资人告诉创投日报记者,上半年,对于各赛道的大多数项目,投资机构已不再愿意接受高溢价,话语权也开始从项目方转移到投资方。


“不管是半导体还是新能源,都不会再像去年和前年一样,所有机构蜂拥而上,对项目不谈估值、只谈份额,至少对头部机构而言不再是这样,市场正在回归理性。”一头部投资机构合伙人向创投日报记者表示。


但行业二八定律依旧,对于保持谨慎的资金来说,热门赛道的头部项目产生了更大的吸力。“可以看到最头部的项目,这时引进的股东甚至比以前更加顶级,因为投资机构变谨慎了,但它的投资还是在推进,那么这时出手的标的肯定是市场里的超级头部。”


据创投通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国内一级市场共发生2357起投融资事件,与去年下半年数量基本持平;但披露的投融资规模环比下降35%,交易总额约为3319.85亿元。


寻找穿越周期的头部项目


上述头部PE合伙人表示,上半年,其所在机构仍然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出手频率,但投资决策总体倾向谨慎。“从结果来看,我们上半年的投资数量没有明显地减少,但在内部做投资决策时,会比以前考虑得更多,思路也更加理性。”


其进一步表示,上半年看项目时,会更注重企业对供应链的自主掌控力。


“供应链方面,需要考虑的因素变多了。即便上游供应到位了,物流运输导致的原料供给滞缓也有可能危及公司存亡。”该投资机构合伙人告诉创投日报记者,今年上半年,就有被投企业因疫情因素原材料一直卡在码头运不出来,而影响了正常运营。


多名投资人在接受创投日报调研采访时,都表达了对企业掌握上游供应链能力的重视。澳银资本合伙人胡艳此前接受创投日报记者采访时就曾建议,面对当前的市场环境,企业应更加注重向上游原材料端延伸。“要么是跟上游供应商形成持股关系,要么就是自己去参与研发。未来如果出现危机,企业就能找到供应端,既能节省成本,又能防止突然断供。”


除了对上游供应链的关注,下游真实需求也成为了投资机构考察项目的重点。


“行情好时,企业的下游需求特别大,一切看起来很好,但当市场受到各种内外部因素影响,需求还会有多少?需求的底线逻辑在现阶段变得非常重要。”该合伙人表示,近段时间半导体行业会出现“砍单潮”的担忧,也是因为一些企业错判了实际的市场需求,导致现在库存过大。“现在海外通胀率飙升,消费者购买需求显著下降,下游厂商自然会因此做出砍单的举动,预估需求该合伙人进一步介绍,过去给项目做盈利预测时,机构往往会按照比例推算,“比如说今年全球市场需求能达到100亿美元规模,那么,到中国这个市场规模大概是30亿美元,被投企业覆盖中国市场的30%,算下来大概就是10亿元的市场空间。但在外部因素影响下,实际市场规模远远达不到这个水平,偏差就出现了。所以,现在判断企业市场规模时,机构会更理性,更看重需求底线。”


基石资本合伙人杨胜君告诉创投日报记者,投资机构多方考察,最终是希望能找到可以穿越周期的企业。“做投资一般来说,既要看产业周期,也要看技术周期,还得资本市场周期,优秀的企业能把这些周期都打穿,而我们要找的就是那些能够穿越周期的企业。”


但能穿越周期的企业,是金字塔尖上的少数。“这些企业在资本市场上会受到追捧,享受行业龙头的溢价。其他企业在市场上也有自己的价值,因为除去龙头拿走的30%的市场份额,剩下百分之六七十的市场,都是占多数的普通企业在瓜分。只是这部分企业肯定不能以龙头的估值给自己标价了。”杨胜君表示。


大多数项目估值正回归理性


多名投资人向创投日报记者表示,市场上大多数项目的估值都在回归理性。


“有一家企业,我们年初去谈时创始人开价20亿元。但实际上它去年下半年刚刚做完一轮融资,估值是10亿元。现在我们再过去谈,创始团队明显态度会比过去更开放,只要估值不低于上一轮投后他们都可以接受。”上述头部机构合伙人告诉创投日报记者,上半年从二季度以来,多个行业领域都出现了这种项目估值回调的趋势,除此之外,相关的条款或约束条件当前阶段也变得对投资人更为有利。


“还有一种情况是估值和条款都不愿意让步的项目,它们有些也能融到钱,但融资周期大大拖长,参投的机构中比较知名的也很少,普通机构更多,这对于项目来说股东价值也就减少了。”


该合伙人表示,热门赛道如半导体、新能源,去年和前年都出现了“各个投资机构蜂拥而上,不谈估值,只谈份额”的情况,但目前这种现象已经甚少发生,“至少头部机构不会这样,头部机构越来越理性。比方说,过去企业想融个10亿元,拉来几个头部机构,很容易就凑够八九亿元了,最后再拉个一两亿元没什么难度,但现在项目再说要八九亿元,很多头部都不为所动,可能会谈条件,砍个20%-30%的估值才来。这也就倒逼了项目方预期回归理性”。

但多名投资人亦表示,热门赛道的头部项目仍然有绝对的吸引力和话语权。


“甚至会看到,最顶级的头部项目,它们的股东会比之前还要上等级。投资机构出手谨慎了,对普通的项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机构投资还是要推进的,那就是头部机构都涌向了本来就少的几个头部项目。”上述机构合伙人表示。


另有投资人告诉创投日报记者,其遇到过新能源领域的头部项目,不仅估值非常高,要求也很多。“中小投资机构根本进不了这些项目的门,这些项目都是给一些头部机构发出定向邀请,它们也不接受尽调,连项目资料都不会轻易给,最多是把领投机构的尽调报告发过来,更不会接受任何估值调整性条款。”


上述机构合伙人表示,这类头部项目融资往往比过去低调,“都是老股东或者熟人圈子,悄无声息就把一轮给做完了。因为一高调,找过来的人就更多了,份额之类的就更难协调了”。

上述机构合伙人告诉创投日报记者,这一轮一级市场估值回归理性,跟二级市场上半年的破发行情也有很大关系。


“即便是像半导体这样相对火热的赛道,在二级市场也照样破发,这对很多投资机构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警示,说明很多项目在前两年Pre-IPO融资的时候,是存在不理性的。破发一旦出现,首先作为机构投资人会承担损失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LP也会对机构能力产生不信任,上市当天就破发百分之二三十,很难向LP投资者交代。”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