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
当前市场环境充满着巨大变量,短期内增加了市场募、投两端的不确定性。不过,坐拥政策、产业、资金等资源,且拥有相对活跃的LP阵容以及成熟创投环境的地区,显然更具优势。
作者丨FOFWEEKLY
6月15日,“2022首义产融协同高峰论坛”在武昌沙湖畔举行,首义科创集团及首义科创母基金正式成立,并与10家企业集中签约。
包括汉口银行、武汉农村商业银行、兴业银行武汉分行、中信银行武汉分行、天风证券、交通银行湖北省分行、华夏银行武汉分行、招商银行武汉分行、招银国际资本、湖北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上台签约。
首义科创集团董事长邱忠东表示:“为调整优化区属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做强做优做大区属国有企业,首义科创集团应运而生,既有很好的机遇也面临更大的挑战。同时成立的科创母基金,围绕财税、法律、股权融资、综合服务等模块,将发挥好连接器、放大器、加速器作用,前期提供资源,中期提供产品,后期提供服务,跟进科技型企业生命全周期,推动科创项目成果有效转化。”
根据工商资料显示,首义科创集团的前身是武房控股集团,于2022年6月6日变更名称为“武汉首义科技创新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并增加注册资本,从“30亿元”增加到“100亿元”。
据介绍,首义科创是武昌区深入推进国企改革,坐实做优数字经济、双碳经济,实现产融协同发展的重要载体,将形成150亿元的资产总规模。
其中规模50亿元的科创母基金成立,意味着武汉LP阵容再次添新。
挑起中部城市创投大梁
今年以来,受限于国内外经济环境、疫情等因素影响,一级市场募资端短期内势能不佳。在此背景下,引导基金与国资依然成为市场上最活跃的机构LP,为缓解市场募资情绪带来势能。
同时,开年以来,各地引导基金也加速设立,在规模和数量上呈井喷之势。其中地处中部的湖北省频繁发力,从政策引导,到基金活跃出资等多方面,均居于中部城市前列。
而武汉作为湖北省的经济中心,在疫情之后体现出了惊人的创造力。私募股权行业发展方面,武汉也同样位列中部省份之首。通过高校资源、政策与引导基金活跃出资等优势,不断吸引头部机构的关注及落地,也逐渐吸引更多险资等市场化LP的加入。
公开资料显示,当前武汉已覆盖不惑创投、硅谷天堂、君联资本、源码资本、元禾控股、正心谷投资、黑蚁资本等知名GP。此外,国华人寿、合众人寿、太平洋人寿等知名险资LP也先后落地武汉,成为推动武汉创投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与武汉市具有竞争力的政策引导不无关系。
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近两年各个城市陆续设立引导基金,并争先推出利好政策,尤其是在吸引机构层面,包括现金奖励、补贴,税收优惠,放宽返投等举措。其中武汉的政策优势十分突出,除了普遍存在的奖励措施以外,同时体现出细分和聚焦的特征。
2021年6月份,武汉推出《武汉市加快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若干支持政策》。其中在私募股权方面明确对新设立或新迁入的股权投资企业(私募基金),按实际投资额奖励最高可达3000万元。
具体来看,在集聚壮大金融总部中提出:对新设立或新迁入的总部、地区总部金融机构给予落户、办公用房和运营支持;其中落户支持最高可达到1亿元,运营支持连续奖励三年,上不封顶,充分激励新引进机构在汉壮大规模;此外,对总部金融机构增资扩股、并购重组给予最高2000万元奖励。
在提升直接融资水平中提出:对武汉市企业在沪深交易所、新三板、四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挂牌给予分阶段累计最高800万元奖励;对新设立或新迁入的股权投资企业(私募基金),按实际投资额奖励最高可达3000万元。
此外,武汉市副市长杨军此前还宣布,武汉将建立健全引导基金+天使投资的模式,联合天使投资和社会资金设立总规模3千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通过领投、跟投等方式强化对天使投资的定向支持。同时,武汉将建立健全产业引导基金退出机制,从天使投资,种子基金退出池可以只收回原始投资,对天使投资、种子基金收益最高返还40%。
返投比例方面,武汉也走出了先行范式。
其中,2021年成立的武汉光谷合伙人投资引导基金明确将人才因素直接与对子基金返投要求和让利政策相挂钩,这属全国首创。对子基金投资东湖高新区人才企业和初创期人才企业,分别给予1.2倍和1.5倍返投认定加权。对于子基金推荐或引进的特别优秀的人才项目,东湖高新区除给予最高1亿元“一事一议”支持外,还将给予子基金投资金额2.5倍返投认定加权。
事实上,我国引导基金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在存量规模不断攀升的情况下,对市场化改革的需求也更加急迫。其中返投比例作为引导基金普遍存在的一环,多会成为抑制机构落地的关键因素之一。
而武汉灵活的返投比例,以及返投认定加权的提出,更有利于促进机构的投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推动地方产业发展。
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引导基金一方面是缓解一级市场募资问题的关键,另一方面也承担了促进国家和地方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的愿望,对实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因此,扶持政策的关键在于因地制宜,适合地方发展的才是有效举措。无疑,武汉是先试先行,走出了中部城市的第一步。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武汉市引导基金总规模已超1000亿,其中出资15笔以上的引导基金有6只,主要投资行业基本聚焦在医疗健康、信息技术、电子信息产业。
活跃的政府LP,为股权投资行业募资端提供有效的资金来源,也再次提升了武汉创投行业发展的竞争力。
LP阵容屡刷新
除了活跃的政府LP以外,武汉市场化LP阵容也不断扩容。
4月21日,太保长航股权投资基金(武汉)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注册资本为2000100万人民币,意味着一级市场又一只大型险资母基金即将进入出资期,而这只母基金落地城市为武汉。值得关注的是,在太平洋之前,武汉市已经落地多个知名险资机构,包括国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合众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这两大注册在武汉市的险资近年来频繁出资,据不全统计,这两个险资LP对外出资规模超400亿元。
其中国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出资超187亿元,投资君联资本、源码资本、元禾控股、礼来亚洲基金、黑蚁资本等知名GP。合众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出资超224亿元,是源码资本、钟鼎资本等机构的LP。
此次规模50亿的科创母基金正式成立,再次壮大了武汉的LP阵容,为赋能武汉创投发展助力。
毋庸置疑,武汉市乃至湖北省引导基金呈现出的低返投比例和高规模的奖励措施及让利举措,在中部乃至全国来讲,都拥有一定的竞争力。同时,产业层面,背靠武大、华中科技大学等优秀高校,光谷也形成了强有力的核心产业优势。
虽然当前市场环境充满着巨大变量,短期内增加了市场募、投两端的不确定性。不过随着疫情防控的逐步常态化,私募股权行业发展也逐渐恢复朝气。显然,坐拥政策、产业、资金、成熟创投环境的地区,显然更具优势,对助力私募股权行业发展也具有推动作用。而武汉的超强LP阵容,或将对缓解GP募资焦虑情绪具有一定意义。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期导读:
当前市场环境充满着巨大变量,短期内增加了市场募、投两端的不确定性。不过,坐拥政策、产业、资金等资源,且拥有相对活跃的LP阵容以及成熟创投环境的地区,显然更具优势。
作者丨FOFWEEKLY
6月15日,“2022首义产融协同高峰论坛”在武昌沙湖畔举行,首义科创集团及首义科创母基金正式成立,并与10家企业集中签约。
包括汉口银行、武汉农村商业银行、兴业银行武汉分行、中信银行武汉分行、天风证券、交通银行湖北省分行、华夏银行武汉分行、招商银行武汉分行、招银国际资本、湖北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上台签约。
首义科创集团董事长邱忠东表示:“为调整优化区属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做强做优做大区属国有企业,首义科创集团应运而生,既有很好的机遇也面临更大的挑战。同时成立的科创母基金,围绕财税、法律、股权融资、综合服务等模块,将发挥好连接器、放大器、加速器作用,前期提供资源,中期提供产品,后期提供服务,跟进科技型企业生命全周期,推动科创项目成果有效转化。”
根据工商资料显示,首义科创集团的前身是武房控股集团,于2022年6月6日变更名称为“武汉首义科技创新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并增加注册资本,从“30亿元”增加到“100亿元”。
据介绍,首义科创是武昌区深入推进国企改革,坐实做优数字经济、双碳经济,实现产融协同发展的重要载体,将形成150亿元的资产总规模。
其中规模50亿元的科创母基金成立,意味着武汉LP阵容再次添新。
挑起中部城市创投大梁
今年以来,受限于国内外经济环境、疫情等因素影响,一级市场募资端短期内势能不佳。在此背景下,引导基金与国资依然成为市场上最活跃的机构LP,为缓解市场募资情绪带来势能。
同时,开年以来,各地引导基金也加速设立,在规模和数量上呈井喷之势。其中地处中部的湖北省频繁发力,从政策引导,到基金活跃出资等多方面,均居于中部城市前列。
而武汉作为湖北省的经济中心,在疫情之后体现出了惊人的创造力。私募股权行业发展方面,武汉也同样位列中部省份之首。通过高校资源、政策与引导基金活跃出资等优势,不断吸引头部机构的关注及落地,也逐渐吸引更多险资等市场化LP的加入。
公开资料显示,当前武汉已覆盖不惑创投、硅谷天堂、君联资本、源码资本、元禾控股、正心谷投资、黑蚁资本等知名GP。此外,国华人寿、合众人寿、太平洋人寿等知名险资LP也先后落地武汉,成为推动武汉创投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与武汉市具有竞争力的政策引导不无关系。
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近两年各个城市陆续设立引导基金,并争先推出利好政策,尤其是在吸引机构层面,包括现金奖励、补贴,税收优惠,放宽返投等举措。其中武汉的政策优势十分突出,除了普遍存在的奖励措施以外,同时体现出细分和聚焦的特征。
2021年6月份,武汉推出《武汉市加快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若干支持政策》。其中在私募股权方面明确对新设立或新迁入的股权投资企业(私募基金),按实际投资额奖励最高可达3000万元。
具体来看,在集聚壮大金融总部中提出:对新设立或新迁入的总部、地区总部金融机构给予落户、办公用房和运营支持;其中落户支持最高可达到1亿元,运营支持连续奖励三年,上不封顶,充分激励新引进机构在汉壮大规模;此外,对总部金融机构增资扩股、并购重组给予最高2000万元奖励。
在提升直接融资水平中提出:对武汉市企业在沪深交易所、新三板、四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挂牌给予分阶段累计最高800万元奖励;对新设立或新迁入的股权投资企业(私募基金),按实际投资额奖励最高可达3000万元。
此外,武汉市副市长杨军此前还宣布,武汉将建立健全引导基金+天使投资的模式,联合天使投资和社会资金设立总规模3千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通过领投、跟投等方式强化对天使投资的定向支持。同时,武汉将建立健全产业引导基金退出机制,从天使投资,种子基金退出池可以只收回原始投资,对天使投资、种子基金收益最高返还40%。
返投比例方面,武汉也走出了先行范式。
其中,2021年成立的武汉光谷合伙人投资引导基金明确将人才因素直接与对子基金返投要求和让利政策相挂钩,这属全国首创。对子基金投资东湖高新区人才企业和初创期人才企业,分别给予1.2倍和1.5倍返投认定加权。对于子基金推荐或引进的特别优秀的人才项目,东湖高新区除给予最高1亿元“一事一议”支持外,还将给予子基金投资金额2.5倍返投认定加权。
事实上,我国引导基金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在存量规模不断攀升的情况下,对市场化改革的需求也更加急迫。其中返投比例作为引导基金普遍存在的一环,多会成为抑制机构落地的关键因素之一。
而武汉灵活的返投比例,以及返投认定加权的提出,更有利于促进机构的投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推动地方产业发展。
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引导基金一方面是缓解一级市场募资问题的关键,另一方面也承担了促进国家和地方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的愿望,对实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因此,扶持政策的关键在于因地制宜,适合地方发展的才是有效举措。无疑,武汉是先试先行,走出了中部城市的第一步。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武汉市引导基金总规模已超1000亿,其中出资15笔以上的引导基金有6只,主要投资行业基本聚焦在医疗健康、信息技术、电子信息产业。
活跃的政府LP,为股权投资行业募资端提供有效的资金来源,也再次提升了武汉创投行业发展的竞争力。
LP阵容屡刷新
除了活跃的政府LP以外,武汉市场化LP阵容也不断扩容。
4月21日,太保长航股权投资基金(武汉)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注册资本为2000100万人民币,意味着一级市场又一只大型险资母基金即将进入出资期,而这只母基金落地城市为武汉。值得关注的是,在太平洋之前,武汉市已经落地多个知名险资机构,包括国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合众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这两大注册在武汉市的险资近年来频繁出资,据不全统计,这两个险资LP对外出资规模超400亿元。
其中国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出资超187亿元,投资君联资本、源码资本、元禾控股、礼来亚洲基金、黑蚁资本等知名GP。合众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出资超224亿元,是源码资本、钟鼎资本等机构的LP。
此次规模50亿的科创母基金正式成立,再次壮大了武汉的LP阵容,为赋能武汉创投发展助力。
毋庸置疑,武汉市乃至湖北省引导基金呈现出的低返投比例和高规模的奖励措施及让利举措,在中部乃至全国来讲,都拥有一定的竞争力。同时,产业层面,背靠武大、华中科技大学等优秀高校,光谷也形成了强有力的核心产业优势。
虽然当前市场环境充满着巨大变量,短期内增加了市场募、投两端的不确定性。不过随着疫情防控的逐步常态化,私募股权行业发展也逐渐恢复朝气。显然,坐拥政策、产业、资金、成熟创投环境的地区,显然更具优势,对助力私募股权行业发展也具有推动作用。而武汉的超强LP阵容,或将对缓解GP募资焦虑情绪具有一定意义。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