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
作者丨FOFWEEKLY
近日,新加坡华侨银行股权投资和夹层资本部旗下管理私募股权基金 – 华侨银行利安资本亚洲基金(LOCAF)宣布完成第二期5亿美金首封,首封募资规模逾2亿美金,并计划于2022年完成二期全部募资。自2003年开展股权投资业务以来,华侨银行于2015年发起第一期5.5亿新元外币基金,2019年发起第一期4亿元人民币基金。此次二期外币基金募集后,华侨银行于中国及东南亚地区累计投资管理规模已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二期基金投资人包括中银香港资管(联合发起方)的关联机构、日本及东南亚地区的知名金融集团、商业银行、保险集团、以及诸多家族办公室和高净值人士,此前一期基金多数投资人也继续参与二期基金。该基金将持续发挥华侨银行国际金融集团背景以及双币种投资经验、聚合产业龙头行业资源,继续深耕中国及东南亚地区,专注挖掘大消费和新科技领域优质成长期标的。 新加坡华侨银行是新加坡本土历史最为悠久的银行,其历史追溯至1912年,是亚洲久负盛名的金融集团之一。截至2020年底,集团总资产规模超5200亿新币(约3800亿美元),业务涵盖个人业务、公司业务、投资业务、私人银行业务、交易银行业务、资金业务、保险、资产管理和股票经纪业务,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分布有480个分行以及代表处。 而此次二期基金也引入了中银香港资管作为联合发起方(Co-GP)。中银香港资管于2010年成立,是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HKSE2388)的全资附属公司。截至2020年底,中银香港资管管理资产规模(AUM)达到210亿美元。中银香港资管管理的资产组合此前主要为二级市场债券和股票,自2017年起积极开拓一级市场投资。通过此次合作基金,中银香港资管将进一步加大对东南亚和一级市场的投资规模。 关昭博先生是现任华侨银行全球投资银行部股权投资部主管,拥有超过14年的股权投资管理经验。在加入华侨银行之前,关先生曾于花旗集团公司银行和金融机构部任职长达10年,在银行业务、投贷联动、企业咨询方面也有深厚的积累。 此次我们专访了关昭博先生,为我们深度分享华侨银行在东南亚和中国本土化股权投资运作中的实践历程。 关昭博 华侨银行全球投资银行部股权投资部主管 FOFWEEKLY:请介绍一下您的个人经历 我在2005年加入华侨银行,2007年加入股权投资部负责相关业务。在进入股权投资领域以前,我在商业银行已经做了10年,转型对我来说是一个很自然的选择。在商业银行的时候,我们更多扮演一个“陪跑”的角色,你可能会关注很多理性、基于数字的标准去选择一个运动员,而股权投资则要求你全方位地去评估、深度参与,与管理层一同奔跑。在过去10年里,股权投资这件事变得更加有趣了,我想没有哪一个时代可以看到这么多新兴技术、新旧产业、价值观交互融合,这一点在中国、东南亚都很突出。 FOFWEEKLY:华侨银行股权投资业务已经开展了18年,中间一定经历了很多挑战,可否简单分享一下? 我们的股权投资业务从2003年开始,当时还只是集团投行部下面的一个小部门。部门创立之初,集团成熟业务的信贷文化和股权投资文化存在很大差异,要在两者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并不容易。所以我们一方面把银行已有的成熟管理风格带入到投资业务的体系中;另一方面也有意识地淡化集团信贷业务中保本,求稳的风格,转而适度追求风险投资所带来的高额回报。时至今日,华侨银行依然是新加坡三大本地银行中唯一真正在银行体系内成功发展私募股权业务的机构。 在运作集团自有资金10年后,我们在市场上逐步建立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也有更多的外部机构投资人主动找到我们,探讨募集管理第三方基金的可能。于是我们在2014年第一次进行外部募资,并成功于2015年募集了第一支第三方外币基金。和集团自有资金相比,第三方基金在管理专业度、投资灵活性、退出回报等各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非常考验我们团队的综合能力。我们通过在中国及东南亚(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尼)4个国家的本地化团队,成功于基金募集后的4年内就完成了投资任务。至今年中,该基金已有部分项目通过上市退出,为我们的投资人交付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我们在管理第三方基金上的另一个重要里程碑是在2019年成功募集了第一支人民币基金,专注投资大数据、企业服务和产业数字化。这是我们在不断追求业务本地化的进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突破。在整个基金募集及投资管理过程中,我们也克服了不少的挑战,尤其是如何能更好的服务包括政府引导基金,本地产业基金在内的纯内资投资人,满足他们多样化的需求。目前该人民币基金已经投资了数策软件,e签宝,同方软银,东方微银等多个细分领域领军企业。 FOFWEEKLY:作为业内少有的中国东南亚联动基金,华侨银行的主要投资策略是什么? 我们的投资策略主要可以从3个方面阐述,分别是不同市场差异化定位,多样化投资工具,以及跨地域联动。 我们主要关注的投资大方向包括大消费、科技赋能、高新制造和医疗健康,但在具体的地域市场则根据本地经济环境的不同采取差异化定位,发掘各个市场最具投资价值的细分赛道。例如我们在大中华区的投资业务主要围绕消费升级、5G、云时代等大趋势,重点追踪产业互联网、大数据、企业服务等领域的高成长属性标的。在新加坡,我们持续深耕的行业主要有消费服务、医疗健康和高端制造,这些也是新加坡整体走在世界前沿的细分领域,而在东南亚其他国家,包括马来西亚和印尼,我们则主要布局关乎国计民生的核心产业以及新经济产业,比如零售、电商、共享经济等。我们相信随着这些国家的人口红利进一步释放,中产阶层人群逐步增加,未来这些产业中会持续涌现出优质的投资机会。 除了投资赛道的差异化,我们在投资工具选择上也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新加坡市场,由于金融监管机制非常健全,大部分企业对于多样化金融产品的接纳度较高。同时新加坡股市流动性有限,IPO往往并非最佳的退出方式。因此,我们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普遍使用夹层资本及特殊债权结构等方式进行投资,再通过以并购或还本付息为主的方式进行退出。这样在获取投资保障的同时,也取得相对可观的回报,而在中国和印尼市场,我们主要通过股权直投的方式,再通过后续寻求企业上市退出,最大化地实现项目投资收益,同时我们也通过结构化融资方式获得优质的股权投资机会。 另外,跨地域联动也贯穿了我们投资各个阶段的决策。在项目接触阶段,我们就会考虑潜在标的是否有跨区域扩张的业务需求,以及我们能否通过集团的跨区域资源,帮助被投企业把跨境业务迅速发展起来。在项目退出阶段,我们在过去主要是采取本地投资,本地退出的方式,然而最近两年,我们发现有更多的战略合作伙伴和投资机构有跨境并购的需求,因此,推动更多被投项目通过跨境并购的方式退出将会是我们在未来重点发力的方向之一。 FOFWEEKLY:您认为东南亚市场的机遇和风险是什么? 东南亚的人口增长强劲,具有目前全球最年轻化的人口群体构成。同时,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中产阶级市场,消费升级将是未来10年的主题。本地品牌在细分消费品类的消费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尤其在家庭用品、教育服务等方面。我们的投资团队也深度关注这些细分赛道的优质企业。 同时,东南亚互联网业务也在蓬勃发展。截至2020年底,东盟地区互联网用户总数达4亿人,达到该地区总人口的60%。疫情进一步加速了互联网的渗透,仅在2020年内就有约4000万新增互联网用户。庞大的互联网用户为线上经济(电商,O2O,视频会议,数字金融)提供了充分的发展土壤,而我们在该赛道已经布局了很多优秀的企业,包括印尼最大的出行企业Gojek。这家企业在今年完成了与本地电子商务巨头Tokopedia的合并,合并后的Goto成为融合出行、电商、数字金融等多互联网业务生态的超级独角兽。 除了消费和互联网,东南亚的新基建以及工业4.0带来的投资机遇也值得关注。例如在数据中心赛道,2019年新加坡在全球活跃的数据中心市场(38个国家)中排名第三,马来西亚、印尼也相继将数据中心作为其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之一。 东南亚显然存在很多风险。最大风险在于每个国家在文化、经济发展阶段上都具有较大差异。因此这是非常本土化的市场,需要有强落地能力的基金管理人,通过更深度的本地市场洞察力以及更快的响应速度挖掘优质项目,并能够因地制宜地设计退出方案,在合适的时机实现退出。 总体来说,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是最大的三个经济体,也是我们主要关注的市场。从最开始的新加坡跟中国办公室,我们后续又在雅加达、吉隆坡设立了办公室,这让我们实现对75%东南亚经济体量的覆盖。2019年我们成功开设中国香港办公室实现大湾区覆盖。 FOFWEEKLY:对于华侨银行而言,在中国进行股权投资的机会和挑战? 我们认为中国的科技创新力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沿,而在后疫情时代的大变量下,我们更加关注自主研发科技、新基建投入、消费升级以及医疗服务创新所创造的结构化投资机遇。 在中国地区,华侨银行在跨境贸易和财富管理中占据主导地位。尤其对有出海东南亚意向的优质中资企业,我们拥有明显的差异化项目获取优势。自2015年以来,我们在中国每年大约完成1-2项投资,在中国地区的投资约占我们所管理基金投资总额的40%。 我认为外资机构本土化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在过去20年中,很多外资机构通过其更专业的投资管理能力在中国获得了不错的投资收益,但这方面差异近年来不断缩小,具有更强本地市场洞察力的本土化投资机构正在强势崛起。因此外资机构在中国需要直接本土化,并进行相关本地体系建设。因此我们从2019年开始联合国内产业合作伙伴成立了纯人民币基金管理平台,在实现更加本土化投资运作的同时,也更好地反哺我们跨国家、跨地域的投资战略。 FOFWEEKLY:针对目前的宏观环境,您觉得接下来有哪些机会和大趋势可以把握? 这是最坏也是最好的时代,疫情的确对经济造成了很大的打击,但也带来很多机遇。最大的机遇就是疫情大大加速了全球数字化的趋势,从底层基础设施(中国政府提出的“新基建“的概念)到中层工具,再到上层应用,国内产业数字化节奏越来越快,而东南亚也正经历同样的快速变革。我们接下来将继续加注数字科技赛道,近期也在国内启动了人民币数字科技基金二期的募资,预计在明年初实现首封。 FOFWEEKLY:您已经度过了14年的投资生涯,对于未来5-10年,您有什么愿景和期望? 投资上,我们的愿景没有改变,那就是成为根植于东南亚一流的股权投资平台。我也期望我们的团队在未来更加剧烈变化的环境中,始终保持乐观、开放的心态,去捕捉更多的新兴机遇,不断充实这个平台的内涵与深度,与我们的合作伙伴、投资人们共同成长。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期导读
作者丨FOFWEEKLY
近日,新加坡华侨银行股权投资和夹层资本部旗下管理私募股权基金 – 华侨银行利安资本亚洲基金(LOCAF)宣布完成第二期5亿美金首封,首封募资规模逾2亿美金,并计划于2022年完成二期全部募资。自2003年开展股权投资业务以来,华侨银行于2015年发起第一期5.5亿新元外币基金,2019年发起第一期4亿元人民币基金。此次二期外币基金募集后,华侨银行于中国及东南亚地区累计投资管理规模已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二期基金投资人包括中银香港资管(联合发起方)的关联机构、日本及东南亚地区的知名金融集团、商业银行、保险集团、以及诸多家族办公室和高净值人士,此前一期基金多数投资人也继续参与二期基金。该基金将持续发挥华侨银行国际金融集团背景以及双币种投资经验、聚合产业龙头行业资源,继续深耕中国及东南亚地区,专注挖掘大消费和新科技领域优质成长期标的。 新加坡华侨银行是新加坡本土历史最为悠久的银行,其历史追溯至1912年,是亚洲久负盛名的金融集团之一。截至2020年底,集团总资产规模超5200亿新币(约3800亿美元),业务涵盖个人业务、公司业务、投资业务、私人银行业务、交易银行业务、资金业务、保险、资产管理和股票经纪业务,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分布有480个分行以及代表处。 而此次二期基金也引入了中银香港资管作为联合发起方(Co-GP)。中银香港资管于2010年成立,是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HKSE2388)的全资附属公司。截至2020年底,中银香港资管管理资产规模(AUM)达到210亿美元。中银香港资管管理的资产组合此前主要为二级市场债券和股票,自2017年起积极开拓一级市场投资。通过此次合作基金,中银香港资管将进一步加大对东南亚和一级市场的投资规模。 关昭博先生是现任华侨银行全球投资银行部股权投资部主管,拥有超过14年的股权投资管理经验。在加入华侨银行之前,关先生曾于花旗集团公司银行和金融机构部任职长达10年,在银行业务、投贷联动、企业咨询方面也有深厚的积累。 此次我们专访了关昭博先生,为我们深度分享华侨银行在东南亚和中国本土化股权投资运作中的实践历程。 关昭博 华侨银行全球投资银行部股权投资部主管 FOFWEEKLY:请介绍一下您的个人经历 我在2005年加入华侨银行,2007年加入股权投资部负责相关业务。在进入股权投资领域以前,我在商业银行已经做了10年,转型对我来说是一个很自然的选择。在商业银行的时候,我们更多扮演一个“陪跑”的角色,你可能会关注很多理性、基于数字的标准去选择一个运动员,而股权投资则要求你全方位地去评估、深度参与,与管理层一同奔跑。在过去10年里,股权投资这件事变得更加有趣了,我想没有哪一个时代可以看到这么多新兴技术、新旧产业、价值观交互融合,这一点在中国、东南亚都很突出。 FOFWEEKLY:华侨银行股权投资业务已经开展了18年,中间一定经历了很多挑战,可否简单分享一下? 我们的股权投资业务从2003年开始,当时还只是集团投行部下面的一个小部门。部门创立之初,集团成熟业务的信贷文化和股权投资文化存在很大差异,要在两者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并不容易。所以我们一方面把银行已有的成熟管理风格带入到投资业务的体系中;另一方面也有意识地淡化集团信贷业务中保本,求稳的风格,转而适度追求风险投资所带来的高额回报。时至今日,华侨银行依然是新加坡三大本地银行中唯一真正在银行体系内成功发展私募股权业务的机构。 在运作集团自有资金10年后,我们在市场上逐步建立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也有更多的外部机构投资人主动找到我们,探讨募集管理第三方基金的可能。于是我们在2014年第一次进行外部募资,并成功于2015年募集了第一支第三方外币基金。和集团自有资金相比,第三方基金在管理专业度、投资灵活性、退出回报等各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非常考验我们团队的综合能力。我们通过在中国及东南亚(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尼)4个国家的本地化团队,成功于基金募集后的4年内就完成了投资任务。至今年中,该基金已有部分项目通过上市退出,为我们的投资人交付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我们在管理第三方基金上的另一个重要里程碑是在2019年成功募集了第一支人民币基金,专注投资大数据、企业服务和产业数字化。这是我们在不断追求业务本地化的进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突破。在整个基金募集及投资管理过程中,我们也克服了不少的挑战,尤其是如何能更好的服务包括政府引导基金,本地产业基金在内的纯内资投资人,满足他们多样化的需求。目前该人民币基金已经投资了数策软件,e签宝,同方软银,东方微银等多个细分领域领军企业。 FOFWEEKLY:作为业内少有的中国东南亚联动基金,华侨银行的主要投资策略是什么? 我们的投资策略主要可以从3个方面阐述,分别是不同市场差异化定位,多样化投资工具,以及跨地域联动。 我们主要关注的投资大方向包括大消费、科技赋能、高新制造和医疗健康,但在具体的地域市场则根据本地经济环境的不同采取差异化定位,发掘各个市场最具投资价值的细分赛道。例如我们在大中华区的投资业务主要围绕消费升级、5G、云时代等大趋势,重点追踪产业互联网、大数据、企业服务等领域的高成长属性标的。在新加坡,我们持续深耕的行业主要有消费服务、医疗健康和高端制造,这些也是新加坡整体走在世界前沿的细分领域,而在东南亚其他国家,包括马来西亚和印尼,我们则主要布局关乎国计民生的核心产业以及新经济产业,比如零售、电商、共享经济等。我们相信随着这些国家的人口红利进一步释放,中产阶层人群逐步增加,未来这些产业中会持续涌现出优质的投资机会。 除了投资赛道的差异化,我们在投资工具选择上也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新加坡市场,由于金融监管机制非常健全,大部分企业对于多样化金融产品的接纳度较高。同时新加坡股市流动性有限,IPO往往并非最佳的退出方式。因此,我们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普遍使用夹层资本及特殊债权结构等方式进行投资,再通过以并购或还本付息为主的方式进行退出。这样在获取投资保障的同时,也取得相对可观的回报,而在中国和印尼市场,我们主要通过股权直投的方式,再通过后续寻求企业上市退出,最大化地实现项目投资收益,同时我们也通过结构化融资方式获得优质的股权投资机会。 另外,跨地域联动也贯穿了我们投资各个阶段的决策。在项目接触阶段,我们就会考虑潜在标的是否有跨区域扩张的业务需求,以及我们能否通过集团的跨区域资源,帮助被投企业把跨境业务迅速发展起来。在项目退出阶段,我们在过去主要是采取本地投资,本地退出的方式,然而最近两年,我们发现有更多的战略合作伙伴和投资机构有跨境并购的需求,因此,推动更多被投项目通过跨境并购的方式退出将会是我们在未来重点发力的方向之一。 FOFWEEKLY:您认为东南亚市场的机遇和风险是什么? 东南亚的人口增长强劲,具有目前全球最年轻化的人口群体构成。同时,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中产阶级市场,消费升级将是未来10年的主题。本地品牌在细分消费品类的消费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尤其在家庭用品、教育服务等方面。我们的投资团队也深度关注这些细分赛道的优质企业。 同时,东南亚互联网业务也在蓬勃发展。截至2020年底,东盟地区互联网用户总数达4亿人,达到该地区总人口的60%。疫情进一步加速了互联网的渗透,仅在2020年内就有约4000万新增互联网用户。庞大的互联网用户为线上经济(电商,O2O,视频会议,数字金融)提供了充分的发展土壤,而我们在该赛道已经布局了很多优秀的企业,包括印尼最大的出行企业Gojek。这家企业在今年完成了与本地电子商务巨头Tokopedia的合并,合并后的Goto成为融合出行、电商、数字金融等多互联网业务生态的超级独角兽。 除了消费和互联网,东南亚的新基建以及工业4.0带来的投资机遇也值得关注。例如在数据中心赛道,2019年新加坡在全球活跃的数据中心市场(38个国家)中排名第三,马来西亚、印尼也相继将数据中心作为其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之一。 东南亚显然存在很多风险。最大风险在于每个国家在文化、经济发展阶段上都具有较大差异。因此这是非常本土化的市场,需要有强落地能力的基金管理人,通过更深度的本地市场洞察力以及更快的响应速度挖掘优质项目,并能够因地制宜地设计退出方案,在合适的时机实现退出。 总体来说,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是最大的三个经济体,也是我们主要关注的市场。从最开始的新加坡跟中国办公室,我们后续又在雅加达、吉隆坡设立了办公室,这让我们实现对75%东南亚经济体量的覆盖。2019年我们成功开设中国香港办公室实现大湾区覆盖。 FOFWEEKLY:对于华侨银行而言,在中国进行股权投资的机会和挑战? 我们认为中国的科技创新力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沿,而在后疫情时代的大变量下,我们更加关注自主研发科技、新基建投入、消费升级以及医疗服务创新所创造的结构化投资机遇。 在中国地区,华侨银行在跨境贸易和财富管理中占据主导地位。尤其对有出海东南亚意向的优质中资企业,我们拥有明显的差异化项目获取优势。自2015年以来,我们在中国每年大约完成1-2项投资,在中国地区的投资约占我们所管理基金投资总额的40%。 我认为外资机构本土化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在过去20年中,很多外资机构通过其更专业的投资管理能力在中国获得了不错的投资收益,但这方面差异近年来不断缩小,具有更强本地市场洞察力的本土化投资机构正在强势崛起。因此外资机构在中国需要直接本土化,并进行相关本地体系建设。因此我们从2019年开始联合国内产业合作伙伴成立了纯人民币基金管理平台,在实现更加本土化投资运作的同时,也更好地反哺我们跨国家、跨地域的投资战略。 FOFWEEKLY:针对目前的宏观环境,您觉得接下来有哪些机会和大趋势可以把握? 这是最坏也是最好的时代,疫情的确对经济造成了很大的打击,但也带来很多机遇。最大的机遇就是疫情大大加速了全球数字化的趋势,从底层基础设施(中国政府提出的“新基建“的概念)到中层工具,再到上层应用,国内产业数字化节奏越来越快,而东南亚也正经历同样的快速变革。我们接下来将继续加注数字科技赛道,近期也在国内启动了人民币数字科技基金二期的募资,预计在明年初实现首封。 FOFWEEKLY:您已经度过了14年的投资生涯,对于未来5-10年,您有什么愿景和期望? 投资上,我们的愿景没有改变,那就是成为根植于东南亚一流的股权投资平台。我也期望我们的团队在未来更加剧烈变化的环境中,始终保持乐观、开放的心态,去捕捉更多的新兴机遇,不断充实这个平台的内涵与深度,与我们的合作伙伴、投资人们共同成长。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