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BASED GLOBAL PLATFORM FOR GPs & LPs
注册!
中国
全球平台
用于GPs和lp
邮箱地址
密码
阅读并同意
母基金条款和条件
创建一个新帐户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国
全球平台
用于GPs和lp
名称
邮箱地址
密码
确认密码
阅读并同意
母基金条款和条件
已有账户? 登录!
请到邮箱确认注册
中国
全球平台
用于GPs和lp
FOF WEEKLY Account terms of service
1. 本网站注册会员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不得发布诽谤他人、侵犯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传播病毒、政治言论、商业信息等信息。
2,在所有的文章发表在网站,该网站编辑最后的权利,并有权打印或发布给第三方,如果您的信息不全,我们将有权在没有任何通知的情况下使用你的工作发表在网站。
3.在注册过程中,您将选择注册名称和密码。登记名称的选择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您必须对您的密码保密,并且您将对以您的注册名称和密码进行的所有活动负责。
已有账户? 登录!
邮箱地址

VC在前,CVC在后

FOFWEEKLY Updated June 12, 2023

当前,生命健康行业正在经历新的发展周期,面对新环境、新技术、新挑战,生命健康行业也迎来了很多新的发展机会和挑战。在资本的推动下,大健康产业投资热度不减,如何把握行业发展周期、寻找新的投资机会也成为了投资人们思考的新问题。

近日,由FOFWEEKLY主办的「2023中国产业资本峰会」在无锡君来洲际酒店圆满举办,《中国CVC影响力报告——产业资本大分流》、“2023产业投资100强”榜单正式发布。

主题圆桌《大健康产业投资的周期之变》环节,由新尚资本总经理茹华杰主持,国寿股权董事总经理陆海,元禾原点合伙人赵群,深圳晶泰科技董事长温书豪,华熙生物董事、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李亦争,亚盛医药投资者关系和战略负责人温定宙,远毅资本合伙人陈强,围绕大健康产业周期特点和变化,探讨产业CVC的投资优势。

在嘉宾们看来,生命健康行业是一个长周期行业,应该坚定地看好生命健康行业的发展前景,合理看待当前存在的行业泡沫。同时,CVC应该加强与传统PE/VC的合作,注重分析当前的国内外环境对于行业的影响,寻找更多新的投资机会。

以下为《大健康产业投资的周期之变》圆桌实录,由FOFWEEKLY精编整理,有删减:    

茹华杰: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和在座的各位嘉宾一起围绕“健康产业投资的周期之变”这个话题展开讨论,首先请各位嘉宾作一个自我介绍。

陆海:我叫陆海,是国寿股权投资公司的董事总经理,国寿股权成立于2016年,是中国人寿旗下一个专业的股权投资机构,目前管理规模近四百亿,前期更专注于整个生命健康领域的投资,最新一期基金也关注硬科技等领域的投资。

赵群:我是元禾原点的赵群,元禾原点在2013年成立,管理规模近七十亿,专注于硬科技和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

温书豪:我是晶泰科技的温书豪,晶泰是一家以智能化、自动化驱动的药物研发科技公司,2014年,在麻省理工校园创立。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都是万亿级别的产业,这两个产业结合会有巨大的爆发力。经过八年的发展,晶泰科技的客户群体已覆盖超过16家全球排名前二十的大药企。在我看来,每个行业都不能忽视人工智能、机器人等超级工具。在生物医药领域,人工智能可以提升产业效率、突破创新瓶颈。未来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两个领域的结合拥有巨大的机会,是非常有潜力的交叉领域,而且与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与生活质量息息相关。

李亦争:我是华熙生物的董秘李亦争。我们不是基金,是一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华熙生物是一家合成生物科技创新驱动的生物科技公司和生物活性材料全产业链平台公司,可以通过几个简单的标签来理解华熙生物。首先是合成生物科技创新驱动:我们通过合成生物技术改造细胞工厂,通过绿色制造方式生产新物质,降低生产物质的成本,华熙生物聚焦功能糖、蛋白质、氨基酸、多肽,核苷酸,天然活性化合物等六大类物质,是全球最大的玻尿酸全产业链企业;在产品端,我们是一家生命健康产品公司,为消费者提供好的生命健康产品,提高生命质量,延长生命长度;在护肤品领域,我们主打功效护肤,打造国民品牌,注重品牌长期主张;

总结一下,从底层技术来看我们是合成生物科技创新驱动,产品端我们是生命健康产品公司,从资本市场看我们是科创板的头部上市公司。今天来到产业资本大会的目的是,我们也在探索CVC,希望用CVC方式更好地推动战略实施和业务发展。

温定宙:我是亚盛医药的温定宙。亚盛医药是香港主板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亚盛医药专注于全球产品创新,主要的产品聚焦血液肿瘤。员工覆盖全球,美国也有研发基地。目前集团主要专注于产品的研发和销售。CVC方面,和苏州政府一起成立了一只天使基金。

陈强:大家好,我是远毅资本合伙人陈强,远毅资本是一家双币机构,专注于投资数字医疗健康,包括触达、支付、效率三大板块,目前为止已经投资了七十多家企业,比如像镁信健康、数坤科技,我们都是最早一轮的机构投资者。苏州元禾是我们最主要的LP之一。


生命健康行业的投资机会?


茹华杰:今天六位嘉宾有三位来自典型的VC机构和PE机构,有三位来自于行业内的龙头企业,有自身的产业投资布局,首先进入今天的第一个话题。过去三年,受疫情影响,不少医药企业业绩暴增,同时在资本的推动下,生物医药行业依然保持火热。想请问各位嘉宾如何看待未来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格局,站在今天这个时点来看未来三到五年,大家认为生命健康行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陈强:由于疫情等原因,2020年和2021年,全球数字医疗行业投融资都呈上升趋势,2022年则出现下降。不过从过去三季度数据来看,投融资金额有所回升,具体来看:美国数字医疗投融资金额在2022年Q3、Q4和2023年Q1分别是22亿、27亿和34亿美元。远毅资本坚定不移地看好并且专注于数字医疗健康领域,根据CB Insights《2022年Q4全球数字医疗投融资报告》,按照投资数量来看,远毅资本位于全球第四和亚洲第一。红杉资本说医疗行业没有拐点,还有二十年的持续发展,我个人也非常认同这个观点。

赵群:我在医疗行业从业20多年,一半做产业,一半做投资,我觉得当前周期也并非是新出现的,医疗行业受行业政策、二级市场等各方面影响比较多,出现过几次周期,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情况。我们是从2013年开始投资,那会儿的市场非常冷,项目也不多,没有人去投信息化、创新。印象中,2013年、2014年投医疗早期的基金不足两百家,到今天超2000家,确实有比较大的变化。同时中国的政策环境、产业历程也发生了变化,面对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逐渐从仿制、跟随到创新。硬道理讲客观条件是好的,泡沫也是存在的,我们在成本和效率上有优势,未来医疗在全球来讲仍然是非常好的发展方向,所以我对未来也是非常有信心的,我甚至觉得现在经济泡沫是好现象。

陆海:疫情对经济周期造成一些波动,从本质上看,对人的心态影响也很大。开年以来,火车站、机场都非常忙碌,热门城市甚至一票难求,去年我们机构差旅费用是以前的四分之一,而现在办公室里基本看不到人,从最初疫情来临时的惊慌悲观到如今一片繁忙和火热,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疫情使生物医药企业进入二级市场的门槛越来越高,此前赛道太火,项目估值过高,现在面临的不仅是产品研发的科学风险,还要面对产品上市以后的市场风险,这不仅是概念问题。

投资人最近很忙,但经历了投资泡沫后,现在投资逐渐趋于冷静。市场上宣布的重大投资项目,不管是从金额上、数量上均无法与往年相比。这并不代表着对未来丧失信心,而是一个市场的冷静期和回归理性期的必要过程。国寿股权的投资理念是投资未来、投资创新、投资价值,我觉得生命科学的周期是一个长周期,短暂的波动会逐渐回归到理性,重新对市场,对企业,对产品,对估值体系进行重构。生命科学未来还是非常有前景的,作为投资人应该积极并且冷静地面对。

温定宙:我很认同刚才陆总的观点,疫情这几年,对非疫苗概念的医药公司而言是具备挑战的几年,比如我们做创新药的企业,很多病人入组、临床试验,甚至商业化,都受到很大的困难。我们觉得未来肯定是比过去几年要好。茹总刚才提到对于创新的要求,过去几年,市场资金多,生物科技领域也吸引很多资金流入,导致很多产业开发、研发进入火热潮。但随着目前资金回到冷静期,对于产品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今天很多专家领导都谈到过中美关系对整个资本市场的影响,但是我觉得具备国际的创新,对于公司的创新来说非常有价值。中国和美国目前的关系疏于政治层面,但是对生命科学领域的企业,市场不会因为中美关系就放弃中国生产的产品,因此创新在生命科学领域十分重要。

李亦争:华熙生物跟大健康领域相关的一个是合成生物,一个是消费医疗。从合成生物方面看,合成生物目前政策和技术双轮驱动,首先政策上非常支持,中国和美国都推出很多合成生物的顶层规划。例如中国的十四五生物经济规划,美国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计划等,可以说合成生物技术已经成为中美生物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另外,从技术驱动的角度来讲,合成生物是个交叉学科,基因编辑和高通量筛选技术的快速进步和发展成熟,使得合成生物相关行业处于大规模突破的前夜,基于这一点判断,从2020年开始,华熙生物开始战略性布局合成生物,坚持长期主义,注重企业的基础能力建设,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形成自己的长期规划,即使外部环境变化也不太会干扰到发展节奏。从消费医疗方面看,疫情这三年,恰恰是华熙生物在生命健康、消费医疗领域发展最快的三年,华熙生物尽量不做严肃医疗产品,做的都是消费医疗,这个领域是需求驱动的。市场上有能够有效解决消费者痛点的消费医疗产品,大概率是不愁销售的。此外,也可以给大家一些信心的是,疫情管控放开后,今年以来医美市场表现特别好,得到了快速恢复,因此,我们有信心,消费医疗这个领域,或者说颜值经济这个领域,接下来还会有很好的景气度。

温书豪:我想从新技术和人工智能角度谈一谈我的观点。新的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确实是一个未来比较颠覆性的技术,会给不同产业带来新的动力和活力。比如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发展非常快,可做的靶点、新药发现的速度会快很多。此外,无论是用人工智能还是机器人,都可以将药物研发的创新和试错成本进一步降低,这意味着有更多的原创科学家去创业,有更多学术科研成果向工业转化,会催生很多新的生物科技公司,给行业带来很大的增量市场。我觉得新技术,特别是跨界的、爆发性的技术,会为生物医药产业带来意料不到新机会。其实,生命健康就是研究人本身的问题,这是人的终极命题,也许投资市场会有短期的波动或政策的各种影响,但按道理讲,战胜疾病,追求健康、长寿其实是最不受周期影响的一个需求和方向。从经济维度看,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占GDP的比例远低于欧美国家,未来生物医药产业可以有更多的机会。


CVC和传统VC/PE的关系


茹华杰:三位典型的PE/VC机构,两家比较乐观,一家相对比较谨慎。三位企业嘉宾展示出对未来行业健康产业发展的高度自信,因为他们更具有发言权,对行业龙头企业、行业脉搏有精准的把握。接下来想问下各位,如何看企业下海做投资这件事?尤其是PE/VC机构,对自己投资培养起来的企业“单干”持什么样的态度?

陆海:之前CVC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CVC和VC最大的区别,一是投资的时候没有具体的退出期限,二是一定要跟产业公司本身产生关联。这往往也造成了一些困惑,一是协同效应没那么容易实现;二是如果协同效应太好的话就变成关联交易,关联交易大了也限制了另一个企业的发展;三是内部团队在判断CVC被投项目时,往往有种降维打击的感觉。在我看来不存在CVC抢VC的饭碗,最好的形态是CVC与传统的PE/VC共同合作,我们也能够从CVC的投资中,给自己更大的回报。具体如何合作,对于PE/VC机构来说,在未来五年、十年必须有一个好的答案。

赵群:从我个人来看,医疗行业的CVC相对比较初级,是近两年才刚起步,跟其他行业的CVC还有一个巨大的差距,需要一个成熟的过程。纵向来看,与传统的VC相比,也依然有很大的差距。此外,CVC在治理结构和策略上,聚焦于主业上下游,与主业产生协同,就是医疗行业,不会出现杉杉去投电池电动汽车这种事情。客观上,以美国实践来看,有很多成功的CVC,CVC局限于或者受益于自己在某个细分领域的优势,对特别创新的东西更谨慎一点,随着CVC的发展,我们也在适应,未来仍然是一个互补的关系,谁也不可能消灭谁,但最关键的就是整个医疗行业本身属于高风险行业,有很多资源、协同要进行,我觉得VC很乐于与CVC相互协同,这样也会使CVC的优势发挥到最大,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合作时代。

陈强:我们远毅资本投A轮左右或更早,在实际业务中跟CVC直接竞争的比较少,通常在我们投资后的几轮中会碰到CVC,更多是合作。CVC不仅仅投钱,还能带来产业资源,是非常好的合作伙伴。我觉得“VC在前,CVC在后”可能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搭配。比如说我们最早一轮投资了一家企业,做全国城市惠民保的推广运营,结合特药理赔,这家企业一年内完成了三轮融资,最新一轮有一家国资背景的头部药企投了进来,两家企业在药品业务拓展上有很好的协同效应。

温书豪:CVC和很多财务投资机构一定是相得益彰、双赢互补的。从企业的角度,我们必须做这件事情,是出于战略整体的考虑,也是对上下游布局的考虑。另外,企业一定要能给被投企业做赋能,充分发挥上下游联动合作的优势。晶泰科技作为一家研发平台,就有很多成功赋能的案例。

此外,我们已经在全球对接很多客户,可以对外提供药物从头发现的服务,基于自有平台,这种具有独到的生物学见解、新靶点的企业拿来投资可以直接利用我们的平台实现靶点验证、拿到有说服力的里程碑数据,这另一方面也拓展了我们的业务合作,是对平台的进一步验证和打磨,属于直接赋能。我们跟大的投资机构合作,也可以一起孵化参与,并在后期阶段再投资,注入新的资源,这是我们晶泰过去产业孵化的一些经验。

李亦争:我理解各有各的优势,相互的优势还都比较突出。第一,CVC有产业背景,长期扎根产业,接触项目会比较早,在挖掘项目这一点上相对来说更有优势。第二,在投资的过程中,CVC背靠产业,对产业的认知和理解比财务性资本要更长远些,也更了解创始人的背景、来龙去脉。第三,在投后的协同和赋能方面更有优势,但也不代表所有的CVC一定能对被投项目做到很好赋能,因企业资源禀赋而异。对于上市公司或者产业资本而言,形成行业基础设施的能力,才可以输出给被投企业,更好做好赋能。财务资本,尤其是在座的运营非常成熟的财务资本,优势的地方在于对募投管退全流程的理解,上市公司并不那么会把握投资机会,抓投资机会的能力相对差一些,更多的会从产品和技术角度去看这个公司,不会当一个好的财务投资的机会去看,所以财务投资机构在把握投资机会,募投管退等全流程方面更加成熟。所以我认为二者并不矛盾,CVC和财务投资机构可以在不同阶段相互合作。

温定宙:在生物医药尤其是创新药领域,CVC会更关注企业与自身产品的协同效应。我们的投资方向更专,在一些靶点跟我们有关联的,或者在治疗领域跟我们有匹配的企业是我们主要关注的方向。关于赋能我也同意,生物科技前期投入还是很大的,无论是人才,还是资金、企业能力等,CVC可以提供的不仅是资金,可以是多方面的赋能。

茹华杰:总结一下今天六位嘉宾的基本观点,一方面对中国健康产业投资都保持了长期信心,另一方面认为传统的PE/VC和产业资本之间,是可以形成高度协同效应的,两者的联合能够使PE/VC和产业资本回归到一个核心的名词——股权投资。这将对投资人创造良好回报、企业建设和国家产业发展做出贡献。我们的圆桌论坛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每日|荐读

峰会:风险投资的“中国时代”来临

榜单:「2023投资机构软实力排行榜」调研进行中

热文:为了募资学掼蛋

热文:一级市场进入“无差别出清”


推荐阅读
一周快讯丨武汉产业发展基金征集母子基金管理机构;50.1亿,漳州最大规模母基金备案成功;70亿元,富士康拟设立绿能开发基金
普莱柯参投设立产业基金
深中发展基金成功完成备案
证监会集中发布《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等四项政策文件
注册!
中国
全球平台
用于GPs和lp
邮箱地址
密码
阅读并同意
母基金条款和条件
创建一个新帐户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国
全球平台
用于GPs和lp
名称
邮箱地址
密码
确认密码
阅读并同意
母基金条款和条件
已有账户? 登录!
请到邮箱确认注册
中国
全球平台
用于GPs和lp
FOF WEEKLY Account terms of service
1. 本网站注册会员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不得发布诽谤他人、侵犯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传播病毒、政治言论、商业信息等信息。
2,在所有的文章发表在网站,该网站编辑最后的权利,并有权打印或发布给第三方,如果您的信息不全,我们将有权在没有任何通知的情况下使用你的工作发表在网站。
3.在注册过程中,您将选择注册名称和密码。登记名称的选择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您必须对您的密码保密,并且您将对以您的注册名称和密码进行的所有活动负责。
已有账户? 登录!
邮箱地址

VC在前,CVC在后

FOFWEEKLY Updated June 12, 2023

当前,生命健康行业正在经历新的发展周期,面对新环境、新技术、新挑战,生命健康行业也迎来了很多新的发展机会和挑战。在资本的推动下,大健康产业投资热度不减,如何把握行业发展周期、寻找新的投资机会也成为了投资人们思考的新问题。

近日,由FOFWEEKLY主办的「2023中国产业资本峰会」在无锡君来洲际酒店圆满举办,《中国CVC影响力报告——产业资本大分流》、“2023产业投资100强”榜单正式发布。

主题圆桌《大健康产业投资的周期之变》环节,由新尚资本总经理茹华杰主持,国寿股权董事总经理陆海,元禾原点合伙人赵群,深圳晶泰科技董事长温书豪,华熙生物董事、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李亦争,亚盛医药投资者关系和战略负责人温定宙,远毅资本合伙人陈强,围绕大健康产业周期特点和变化,探讨产业CVC的投资优势。

在嘉宾们看来,生命健康行业是一个长周期行业,应该坚定地看好生命健康行业的发展前景,合理看待当前存在的行业泡沫。同时,CVC应该加强与传统PE/VC的合作,注重分析当前的国内外环境对于行业的影响,寻找更多新的投资机会。

以下为《大健康产业投资的周期之变》圆桌实录,由FOFWEEKLY精编整理,有删减:    

茹华杰: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和在座的各位嘉宾一起围绕“健康产业投资的周期之变”这个话题展开讨论,首先请各位嘉宾作一个自我介绍。

陆海:我叫陆海,是国寿股权投资公司的董事总经理,国寿股权成立于2016年,是中国人寿旗下一个专业的股权投资机构,目前管理规模近四百亿,前期更专注于整个生命健康领域的投资,最新一期基金也关注硬科技等领域的投资。

赵群:我是元禾原点的赵群,元禾原点在2013年成立,管理规模近七十亿,专注于硬科技和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

温书豪:我是晶泰科技的温书豪,晶泰是一家以智能化、自动化驱动的药物研发科技公司,2014年,在麻省理工校园创立。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都是万亿级别的产业,这两个产业结合会有巨大的爆发力。经过八年的发展,晶泰科技的客户群体已覆盖超过16家全球排名前二十的大药企。在我看来,每个行业都不能忽视人工智能、机器人等超级工具。在生物医药领域,人工智能可以提升产业效率、突破创新瓶颈。未来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两个领域的结合拥有巨大的机会,是非常有潜力的交叉领域,而且与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与生活质量息息相关。

李亦争:我是华熙生物的董秘李亦争。我们不是基金,是一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华熙生物是一家合成生物科技创新驱动的生物科技公司和生物活性材料全产业链平台公司,可以通过几个简单的标签来理解华熙生物。首先是合成生物科技创新驱动:我们通过合成生物技术改造细胞工厂,通过绿色制造方式生产新物质,降低生产物质的成本,华熙生物聚焦功能糖、蛋白质、氨基酸、多肽,核苷酸,天然活性化合物等六大类物质,是全球最大的玻尿酸全产业链企业;在产品端,我们是一家生命健康产品公司,为消费者提供好的生命健康产品,提高生命质量,延长生命长度;在护肤品领域,我们主打功效护肤,打造国民品牌,注重品牌长期主张;

总结一下,从底层技术来看我们是合成生物科技创新驱动,产品端我们是生命健康产品公司,从资本市场看我们是科创板的头部上市公司。今天来到产业资本大会的目的是,我们也在探索CVC,希望用CVC方式更好地推动战略实施和业务发展。

温定宙:我是亚盛医药的温定宙。亚盛医药是香港主板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亚盛医药专注于全球产品创新,主要的产品聚焦血液肿瘤。员工覆盖全球,美国也有研发基地。目前集团主要专注于产品的研发和销售。CVC方面,和苏州政府一起成立了一只天使基金。

陈强:大家好,我是远毅资本合伙人陈强,远毅资本是一家双币机构,专注于投资数字医疗健康,包括触达、支付、效率三大板块,目前为止已经投资了七十多家企业,比如像镁信健康、数坤科技,我们都是最早一轮的机构投资者。苏州元禾是我们最主要的LP之一。


生命健康行业的投资机会?


茹华杰:今天六位嘉宾有三位来自典型的VC机构和PE机构,有三位来自于行业内的龙头企业,有自身的产业投资布局,首先进入今天的第一个话题。过去三年,受疫情影响,不少医药企业业绩暴增,同时在资本的推动下,生物医药行业依然保持火热。想请问各位嘉宾如何看待未来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格局,站在今天这个时点来看未来三到五年,大家认为生命健康行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陈强:由于疫情等原因,2020年和2021年,全球数字医疗行业投融资都呈上升趋势,2022年则出现下降。不过从过去三季度数据来看,投融资金额有所回升,具体来看:美国数字医疗投融资金额在2022年Q3、Q4和2023年Q1分别是22亿、27亿和34亿美元。远毅资本坚定不移地看好并且专注于数字医疗健康领域,根据CB Insights《2022年Q4全球数字医疗投融资报告》,按照投资数量来看,远毅资本位于全球第四和亚洲第一。红杉资本说医疗行业没有拐点,还有二十年的持续发展,我个人也非常认同这个观点。

赵群:我在医疗行业从业20多年,一半做产业,一半做投资,我觉得当前周期也并非是新出现的,医疗行业受行业政策、二级市场等各方面影响比较多,出现过几次周期,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情况。我们是从2013年开始投资,那会儿的市场非常冷,项目也不多,没有人去投信息化、创新。印象中,2013年、2014年投医疗早期的基金不足两百家,到今天超2000家,确实有比较大的变化。同时中国的政策环境、产业历程也发生了变化,面对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逐渐从仿制、跟随到创新。硬道理讲客观条件是好的,泡沫也是存在的,我们在成本和效率上有优势,未来医疗在全球来讲仍然是非常好的发展方向,所以我对未来也是非常有信心的,我甚至觉得现在经济泡沫是好现象。

陆海:疫情对经济周期造成一些波动,从本质上看,对人的心态影响也很大。开年以来,火车站、机场都非常忙碌,热门城市甚至一票难求,去年我们机构差旅费用是以前的四分之一,而现在办公室里基本看不到人,从最初疫情来临时的惊慌悲观到如今一片繁忙和火热,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疫情使生物医药企业进入二级市场的门槛越来越高,此前赛道太火,项目估值过高,现在面临的不仅是产品研发的科学风险,还要面对产品上市以后的市场风险,这不仅是概念问题。

投资人最近很忙,但经历了投资泡沫后,现在投资逐渐趋于冷静。市场上宣布的重大投资项目,不管是从金额上、数量上均无法与往年相比。这并不代表着对未来丧失信心,而是一个市场的冷静期和回归理性期的必要过程。国寿股权的投资理念是投资未来、投资创新、投资价值,我觉得生命科学的周期是一个长周期,短暂的波动会逐渐回归到理性,重新对市场,对企业,对产品,对估值体系进行重构。生命科学未来还是非常有前景的,作为投资人应该积极并且冷静地面对。

温定宙:我很认同刚才陆总的观点,疫情这几年,对非疫苗概念的医药公司而言是具备挑战的几年,比如我们做创新药的企业,很多病人入组、临床试验,甚至商业化,都受到很大的困难。我们觉得未来肯定是比过去几年要好。茹总刚才提到对于创新的要求,过去几年,市场资金多,生物科技领域也吸引很多资金流入,导致很多产业开发、研发进入火热潮。但随着目前资金回到冷静期,对于产品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今天很多专家领导都谈到过中美关系对整个资本市场的影响,但是我觉得具备国际的创新,对于公司的创新来说非常有价值。中国和美国目前的关系疏于政治层面,但是对生命科学领域的企业,市场不会因为中美关系就放弃中国生产的产品,因此创新在生命科学领域十分重要。

李亦争:华熙生物跟大健康领域相关的一个是合成生物,一个是消费医疗。从合成生物方面看,合成生物目前政策和技术双轮驱动,首先政策上非常支持,中国和美国都推出很多合成生物的顶层规划。例如中国的十四五生物经济规划,美国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计划等,可以说合成生物技术已经成为中美生物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另外,从技术驱动的角度来讲,合成生物是个交叉学科,基因编辑和高通量筛选技术的快速进步和发展成熟,使得合成生物相关行业处于大规模突破的前夜,基于这一点判断,从2020年开始,华熙生物开始战略性布局合成生物,坚持长期主义,注重企业的基础能力建设,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形成自己的长期规划,即使外部环境变化也不太会干扰到发展节奏。从消费医疗方面看,疫情这三年,恰恰是华熙生物在生命健康、消费医疗领域发展最快的三年,华熙生物尽量不做严肃医疗产品,做的都是消费医疗,这个领域是需求驱动的。市场上有能够有效解决消费者痛点的消费医疗产品,大概率是不愁销售的。此外,也可以给大家一些信心的是,疫情管控放开后,今年以来医美市场表现特别好,得到了快速恢复,因此,我们有信心,消费医疗这个领域,或者说颜值经济这个领域,接下来还会有很好的景气度。

温书豪:我想从新技术和人工智能角度谈一谈我的观点。新的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确实是一个未来比较颠覆性的技术,会给不同产业带来新的动力和活力。比如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发展非常快,可做的靶点、新药发现的速度会快很多。此外,无论是用人工智能还是机器人,都可以将药物研发的创新和试错成本进一步降低,这意味着有更多的原创科学家去创业,有更多学术科研成果向工业转化,会催生很多新的生物科技公司,给行业带来很大的增量市场。我觉得新技术,特别是跨界的、爆发性的技术,会为生物医药产业带来意料不到新机会。其实,生命健康就是研究人本身的问题,这是人的终极命题,也许投资市场会有短期的波动或政策的各种影响,但按道理讲,战胜疾病,追求健康、长寿其实是最不受周期影响的一个需求和方向。从经济维度看,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占GDP的比例远低于欧美国家,未来生物医药产业可以有更多的机会。


CVC和传统VC/PE的关系


茹华杰:三位典型的PE/VC机构,两家比较乐观,一家相对比较谨慎。三位企业嘉宾展示出对未来行业健康产业发展的高度自信,因为他们更具有发言权,对行业龙头企业、行业脉搏有精准的把握。接下来想问下各位,如何看企业下海做投资这件事?尤其是PE/VC机构,对自己投资培养起来的企业“单干”持什么样的态度?

陆海:之前CVC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CVC和VC最大的区别,一是投资的时候没有具体的退出期限,二是一定要跟产业公司本身产生关联。这往往也造成了一些困惑,一是协同效应没那么容易实现;二是如果协同效应太好的话就变成关联交易,关联交易大了也限制了另一个企业的发展;三是内部团队在判断CVC被投项目时,往往有种降维打击的感觉。在我看来不存在CVC抢VC的饭碗,最好的形态是CVC与传统的PE/VC共同合作,我们也能够从CVC的投资中,给自己更大的回报。具体如何合作,对于PE/VC机构来说,在未来五年、十年必须有一个好的答案。

赵群:从我个人来看,医疗行业的CVC相对比较初级,是近两年才刚起步,跟其他行业的CVC还有一个巨大的差距,需要一个成熟的过程。纵向来看,与传统的VC相比,也依然有很大的差距。此外,CVC在治理结构和策略上,聚焦于主业上下游,与主业产生协同,就是医疗行业,不会出现杉杉去投电池电动汽车这种事情。客观上,以美国实践来看,有很多成功的CVC,CVC局限于或者受益于自己在某个细分领域的优势,对特别创新的东西更谨慎一点,随着CVC的发展,我们也在适应,未来仍然是一个互补的关系,谁也不可能消灭谁,但最关键的就是整个医疗行业本身属于高风险行业,有很多资源、协同要进行,我觉得VC很乐于与CVC相互协同,这样也会使CVC的优势发挥到最大,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合作时代。

陈强:我们远毅资本投A轮左右或更早,在实际业务中跟CVC直接竞争的比较少,通常在我们投资后的几轮中会碰到CVC,更多是合作。CVC不仅仅投钱,还能带来产业资源,是非常好的合作伙伴。我觉得“VC在前,CVC在后”可能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搭配。比如说我们最早一轮投资了一家企业,做全国城市惠民保的推广运营,结合特药理赔,这家企业一年内完成了三轮融资,最新一轮有一家国资背景的头部药企投了进来,两家企业在药品业务拓展上有很好的协同效应。

温书豪:CVC和很多财务投资机构一定是相得益彰、双赢互补的。从企业的角度,我们必须做这件事情,是出于战略整体的考虑,也是对上下游布局的考虑。另外,企业一定要能给被投企业做赋能,充分发挥上下游联动合作的优势。晶泰科技作为一家研发平台,就有很多成功赋能的案例。

此外,我们已经在全球对接很多客户,可以对外提供药物从头发现的服务,基于自有平台,这种具有独到的生物学见解、新靶点的企业拿来投资可以直接利用我们的平台实现靶点验证、拿到有说服力的里程碑数据,这另一方面也拓展了我们的业务合作,是对平台的进一步验证和打磨,属于直接赋能。我们跟大的投资机构合作,也可以一起孵化参与,并在后期阶段再投资,注入新的资源,这是我们晶泰过去产业孵化的一些经验。

李亦争:我理解各有各的优势,相互的优势还都比较突出。第一,CVC有产业背景,长期扎根产业,接触项目会比较早,在挖掘项目这一点上相对来说更有优势。第二,在投资的过程中,CVC背靠产业,对产业的认知和理解比财务性资本要更长远些,也更了解创始人的背景、来龙去脉。第三,在投后的协同和赋能方面更有优势,但也不代表所有的CVC一定能对被投项目做到很好赋能,因企业资源禀赋而异。对于上市公司或者产业资本而言,形成行业基础设施的能力,才可以输出给被投企业,更好做好赋能。财务资本,尤其是在座的运营非常成熟的财务资本,优势的地方在于对募投管退全流程的理解,上市公司并不那么会把握投资机会,抓投资机会的能力相对差一些,更多的会从产品和技术角度去看这个公司,不会当一个好的财务投资的机会去看,所以财务投资机构在把握投资机会,募投管退等全流程方面更加成熟。所以我认为二者并不矛盾,CVC和财务投资机构可以在不同阶段相互合作。

温定宙:在生物医药尤其是创新药领域,CVC会更关注企业与自身产品的协同效应。我们的投资方向更专,在一些靶点跟我们有关联的,或者在治疗领域跟我们有匹配的企业是我们主要关注的方向。关于赋能我也同意,生物科技前期投入还是很大的,无论是人才,还是资金、企业能力等,CVC可以提供的不仅是资金,可以是多方面的赋能。

茹华杰:总结一下今天六位嘉宾的基本观点,一方面对中国健康产业投资都保持了长期信心,另一方面认为传统的PE/VC和产业资本之间,是可以形成高度协同效应的,两者的联合能够使PE/VC和产业资本回归到一个核心的名词——股权投资。这将对投资人创造良好回报、企业建设和国家产业发展做出贡献。我们的圆桌论坛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每日|荐读

峰会:风险投资的“中国时代”来临

榜单:「2023投资机构软实力排行榜」调研进行中

热文:为了募资学掼蛋

热文:一级市场进入“无差别出清”